当前位置: 首页
>走进高新>文化民生

【文苑】河道总督林则徐

发布时间:2015-11-06 11:57:50 点击次数:
  林则徐在济宁的时间很短,但是,林则徐留给济宁的记忆很深!
  林则徐一生两次结缘济宁,一次路过,一次任职,特别是任职济宁,时间仅有短短164 天。
  林则徐(1785-1850 年) 是鸦片战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官至一品。生于福建侯官( 今福州) 一个中落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字元抚,亦字少穆,晚号侯村老人。嘉庆九年举人,十六年进士,二十五年外放浙江杭嘉湖道。道光二年简放江苏淮海道,升江苏按察使,四年兼署江苏布政使,七年任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十至十一年任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升东河河道总督,十二至十六年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两淮盐政。所至整顿秕政,关注民生,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十七至十八年擢湖广总督,厉行禁烟。十九年受命钦差大臣赴粤查办海口事件,缴毁英国走私鸦片,旋被命为两江总督。二十年改任两广总督,反击英军挑衅,被诬革职。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流放伊犁。二十六年署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二十七至二十九年任云贵总督。三十年退休家居,受命钦差大臣驰赴广西,行至广东潮州普宁逝世,谥号文忠。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尤其他在虎门销烟中的爱国壮举和在反侵略战争中所建树的光辉业绩更是名震寰宇,留芳青史。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就将北京天文台1996年6 月7 日发现的小行星(国际永久编号7145)命名为“林则徐星”。
  清嘉庆十六年,林则徐第三次赴京会试,中第74 名;同年四月二十七日,以殿试二甲第4 名、朝考第5 名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是年不久,他乞假省亲,第二年假满,偕夫人郑淑卿于福州登舟北上。嘉庆十八年二月十八日,自淮安娘娘庙改乘粮船,四月初二日舟至济宁辖境,林则徐在日记中写道:“是日,亥刻至枣林闸。”“初三日,庚子,晴,五鼓过枣林闸,又过师庄闸,二鼓至新店闸前往。行三十里。”“至初四日,辛丑,晴,五鼓过新店闸,己刻过石佛闸,午刻过赵村闸,申刻至济宁州。在城闸步入南门城,见太白楼,欲登未果。晚回船,大雨一阵,雨后过闸,行一里,至天井闸前泊。计行三十三里。”此次林则徐赴京途中,涉足州城,初次领略了雄踞大运河畔的济宁州。高耸在城南城墙上的太白楼,乃济宁一大名胜,林则徐欲登未果。时隔18 年后,林则徐来到济宁任职才如愿以偿。
  清道光十一年,林则徐受命来济宁任东河河道总督。东河河道主要负责淮河以北的运河、黄河、永定河等河道的堤防与疏浚,总署下辖十五个黄运两河的厅道衙门,其中两个设在济宁(济宁运河道和济宁运河厅)。林则徐来到济宁正值冬季,一到任上他就布置运河挑挖工程。时值隆冬,他从济宁出发,亲往运河各工段查验,严格把握质量标准。他发现有些工段上“泥龙”没有及时清理,即令夫役每挑完一段就起净一段“泥龙”,以免春雨一到又把泥浆冲入河中。在济宁,林则徐躬身政务,办事认真。夜则运筹治河宏图,昼则深入各厅道基层调查河情。他看到河务管理混乱,治河经费虽然充裕,但不能财尽其用,大量经费被贪官污吏侵吞占有,心里不禁痛惜不已。为防止坠入浊流,他将明代陈慕白的“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诗句书于石上,镶嵌在总督衙门里面作为座右铭,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注重检点,保持廉洁,并以此勉励告诫他人。林则徐亲自书写的这副石刻的上联已经毁于动乱,庆幸的是下联尚保存在济宁市博物馆内。道光十二年二月,林则徐奉旨调任江苏巡抚,从此离开济宁,结束了他在济宁164 天的河道总督的任期。林则徐在济宁河道总督任内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绘全河形势于壁,孰险孰夷,一览而得。群吏公牍,不能以虚词进。风气为之一变。”他经常冒风雪核查垛料,惩处贪官,力除河弊。连道光皇帝本人也不得不赞叹道:“向来河工查验垛料,从未有如此认真者。”林则徐的政德和治水才干与功绩,也赢得了济宁人的信任与爱戴,他与济宁结下深情厚谊,济宁人则因林则徐而倍感自豪。
  在济宁, 人们习惯了把河道总督衙门唤作“运河衙门”, 这足以体现济宁人对大运河的感情。今天的西门大街就是明、清时期河道总督驻地。单是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 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朝廷就钦命河道总督119 任、101 人充任,著名水利专家、一二品要员如朱之锡、于成龙等河道总督绝大多数年份驻节济宁,林则徐则是第50 任河道总督。
  1985 年8 月30 日,邮电部发行《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面值0.88 元。邮票规格为(2-1)27mm×40mm,(2-2)60mm×27mm,北京邮票厂印制。这套邮票由著名设计家任宇设计,第1 枚《林则徐画像》,取自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的一幅林则徐同代人画的写生像,画面上的林则徐身穿浅灰蓝色便装。原画像配有清代名臣左宗棠的题字“侯官林文忠遗像”,设计者为突出主题,改配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以颂扬林则徐的爱国气节,题签出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之手。第2 枚《虎门销烟》出自雕塑家曾竹韶之手。浮雕镶嵌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东侧右首,这块浮雕虽没有出现林则徐的形象,但描写了在林则徐领导下轰轰烈烈的销烟场面,歌颂了人民反侵略的爱国精神,艺术地再现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事件。
编辑:高新信息员  
来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