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专区>政府公开信息平台建设>执行公开>年度重点工作落实

济宁高新区2019年上半年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9-06-28 10:43:01 点击次数:

2019年以来,济宁高新区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要求与全市《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作事项》目标要求,立足高新区实际,围绕重点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引育创新创业人才,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工作理念,启动人才发展引擎。一是把握全局理念。立足海内外人才流动趋势,从全省、全市人才工作大局出发,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在已策划出台的《关于支持蓼河英才港建设的十条人才新政》基础上,制定新政实施细则,近期将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并持续开展人才政策送企业活动。二是把握统筹协调理念。统筹运用党内与党外、体制内与体制外、本土培养与外地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技能人才等各方面资源,突出企业引才主体地位。成立招才引智工作小组,出台下发全区招才引智工作要点,加强日常督导,对小组各成员单位实行“即时调度”。三是把握精准务实理念。瞄准用人主体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制定需求目录,促进精准引才,为235家重点企业继续开展“百日进企”大调研活动的同时,重点调研摸底“人才飞地”建设需求。

(二)精心谋篇布局,打造柔性引才高地。一是开展“母校寻英”活动。结合市级社会化引才奖励办法,进一步细化《济宁高新区“母校寻英伯乐奖”实施办法》,梳理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目标高校现有毕业生信息,即将发布报名公告,组织企业暑期回母校引才。二是培育区内企业。组织企业管理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高校优秀教师、政策分析专家来区集中授课,先后举办12场,培训企业人才700余人次。三是持续开展对接活动。组织举办“高层次人才暨科技副职走进济宁高新区专题对接会”“国家高层次人才走进济宁高新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济宁高新区-青岛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山东大学高层次专家专题对接系列活动”“济宁高新区-省派民企服务队进企服务系列活动”“青岛科技大学高层次专家专题对接系列活动”,并向海内外顶尖人才(团队)重点倾斜,实行“一事一议”“随引随议”,邀请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与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希拉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等60余名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来区开展项目合作与技术指导,共为如意集团、山推股份、浩珂科技、博特精工等18家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有效提升各类人才综合素质800余人次。

(三)提供贴心服务,构筑蓼河英才港湾。一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在复旦大学举办2019年首期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辖区内鲁抗医药、东岳汽车、博特精工等代表性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30余人参加。下步将陆续开办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提升班等不同班次,全面提升企业育才用才水平。二是打造蓼河国际英才港。截至目前,市级人才服务园已面向全区高层次人才开放申请,已建成蓼河英才港专家社区、创新公寓与创业公寓,正在规划建设蓼河英才港国际人才社区与产业人才公寓,配套建设蓼河科技新城中学。同时,高效利用产学研基地,集聚现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为其加速赋能,为人才所用,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创新创业谷”。三是实施集中服务。在全市为民服务中心打造人才综合服务大厅,开设40余个人才服务窗口,已承接人事代理、毕业生归档、就业咨询、人才服务卡办理等业务,将探索开展全区人才代办服务。

二、《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工作事项》落实情况

(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一是实施“飞地引才”。在全区开展企业设立“人才飞地”意向统计工作,重大推动了如意集团在意大利米兰与英国伦敦设立研发中心、济宁点金生物在北京和江苏等地建设研发中心、广安车联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实验室建立货车大数据平台,聚集了12名省级以上重点人才。二是打造“一园一院一业”模式。借助体制机制改革,对十个园区进行了差异化的精准产业定位,已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济宁学院进行科研合作,推动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山东省中科人工智能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康洁利新材料研究所签约落地。

(二)“众创空间集聚区”与孵化园区建设方面。2019年以来,高新区腾退产学研基地部分物理空间,主动将办公区“让位”企业,围绕智能制造、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强化产学研融合,提升创新驱动,重点打造“济宁创新谷”。截至目前,已与北大创业训练营、中青城投、清华启迪等机构合作,通过实时对接、精准对接等方式向外地优质企业抛出“橄榄枝”,加速聚集各类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共有各类入谷企业20余家。

(三)虚拟人才港建设方面。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搭建企业、项目与人才信息库,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机制的虚拟人才港,依托线上服务平台,靶向引育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与产业技能人才。截至目前,高新区人才需求信息库、人才储备信息库、人力资源机构信息库、蓼河英才信息库已进入网站测试阶段,正在实体搭建数据库服务器,打造蓼河英才港大数据中心。

(四)推进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一是突出核心区示范引领作用。高新区重点围绕《2019年度市委书记抓人才工作责任清单》任务目标,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双招双引”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在产才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柔性引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人才特色工作六个方面具体落实清单责任,推进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组织开展了“母校寻英”引才活动、“创赢高新”创业大赛、赴外专场招聘会、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全面实施了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蓼河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双创农民培育工程与乡村人才技能大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了打造街道社区乡村人才技能实训平台与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二是实施信息产业人才集聚计划。按照《济宁高新区信息产业人才集聚计划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方针,围绕大数据产业及数字经济产业,通过以商招商、以链补链的方式,着力打造信息产业与配套服务两大板块,打造“大数据谷”科技创新高地。主要实施了信息产业创新项目培育、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信息产业人才引育等一些列专项措施,加速构建并完善了信息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了大数据产业引领带动作用,助推全区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向大数据驱动转变。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人才工作力量较为薄弱。高新区企业多、人才存量大,但是受到编制数量影响,部门人员配备均较少,虽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了组织、科技、人社、发改、工信等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门力量,但是专职人员仍旧短缺。二是部分企业对人才的定位不清。人才引进一般具有周期长、有风险、见效慢等特点,部分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生产、重销售、轻人才、轻智力的现象,特别是对本科及以上的专业人才,主要体现在薪酬方面,对人才没有吸引力。三是高层次人才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产品创新型领军人才,但我区掌握的人才资源主要为基础研发领军人才,双方之间存在合作沟壑。近年来,组织多次企业人才对接会,前期促进了企业与人才的合作,但是双方难以开展长期的深层次合作。

四、下步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是建设引才聚才物理空间。高新区部门单位实行集中办公,把最好的环境与最好的楼宇交予创新创业者与科技研发平台,围绕薄弱环节,精准布局,加强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全面打造“济宁创新谷”“大数据谷”“蓼河国际英才港”、济宁资本中心为主的“两谷一港一中心”大格局。二是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抓好政策落实,有效发挥政策性引导作用,在用足用好人才服务园等现有服务硬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实施集中服务,打造集审批、服务、评估、人才交流于一体的“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大厅,对人才服务事项落实“代办制”和“只跑一次”,打造“业务通办”服务模式。三是打通市场化服务通道。做大做强人才联盟公司,配齐30名人才服务专员,实行人才服务外包模式,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人才工作。四是锻造人才工作品牌。在人才联盟楼建设蓼河国际英才港展示大厅,展示高层次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情况、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果、区域人才发展环境,打造集人才工作展示、人才培训、人才路演、人才交流的集散中心。


 
来源:人力资源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