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统计信息>统计公报
索引号: jnsgxjscykfq/2021-01681 发布机构: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成文日期: 2021-06-07 失效日期:
有效性:

2020年济宁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1-06-07 16:40:46 点击次数:


2020年,是高新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诸多挑战困难面前, 济宁高新区抢抓建设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极、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重大机遇,纵深推进“三次创业”,加快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园区发展全面提速、提质、提效,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高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重大成果,荣获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

    一、综合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45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0.5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增加值230.01亿元,增长6.2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4亿元,增长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达到2.354.543.2,服务业增加值GDP比重比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

二、工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招双引等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集聚,生产运行稳定增长,效益明显改善。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4%,实现营业收入562.96亿元,增长-5.72%;工业利润总额33.59亿元,增长88.66%;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41.1亿元,占比达61.7%,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优化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376.8亿元,占全区的66.9%,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总额18.1亿元,占全区的53.9%,同比增长1.7%,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收入120.6亿元,占全区的21.4%,同比增长43.1%,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占全区的14.2%,同比增长60.0%;能源产业收入占比6.5%,同比下降9.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2020年,我区积极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其中续建项目45个,新建项目101个,房地产项目3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增长4.3%。投资主体积极性不断提高,内生动力不断增强。5亿元以上项目44个,占到总项目的21%,其中四新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94.6亿元占比80.1%,增幅3.95%,四新及重大项目起到了主导作用。

四、国内贸易

2020年,受宏观经济减速,实体经济对消费的支撑作用减弱影响,消费市场行压力依然较大。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增幅较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中高端餐饮增长缓慢,大众饮业增长较快2020年,全区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6.43%。

    五、建筑与房地产

建筑业增长较快。2020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0亿元,增长2.9%,竣工产值23亿元,增长15%,房屋施工面积118.6万平方米,增长-29%。建筑业营业收入42.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382万元。2020年,新开工面积58.9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占施工面积的49.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4.4亿元,销售额87.3亿元,增长30%。

六、财政与税收

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结构双双跃上新台阶。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亿元,增长2.5%,高于全市平均0.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6.2亿元,增长4.6%,税收占比90.5%,高于全市平均17.2个百分点,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亿元,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7.2亿元、增长5.9%,科技支出4.1亿元,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亿元、增长14.2%,卫生健康支出1.4亿元、增长7.1%,节能环保支出1.9亿元、增长2.7%,农林水支出1.8亿元,增长43.8%,教育、社保、城乡环卫等民生保障及重点项目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税收收入。受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税收总量增幅及部分行业税收增幅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税收增长较快。2020年全区实现总税收71.24亿元,增长3.80%,增幅比上年度下降8.5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提供税收32.53亿元,下降9.16%;第三产业提供税收38.74亿元,增长18.00%。

七、对外经济

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区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4.57亿元,增长6.9%,增幅低于全市1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01.45亿元,增长32.3%,增幅低于全市3.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3.12亿元,下降42%,增幅低于全市32.1个百分点。

高新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44个省市“十强”项目,内资到位72.16亿元。14个外资项目实现外资到账,实际使用外资35800万美元。

八、金融与科技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驻区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已达到129家,实现营业收入57.28亿元,实缴税金3.3亿元;全区银行业实现存款余额680.36亿元,较上年增长28.26%,贷款余额710.2亿元,较上年增长44.09%,不良贷款率1.28%,较去年下降9.86%;截至2020年底,我区主板上市企业共4家、境外上市企业共3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共9家、四板挂牌企业共22家;截止2020年底,共设立基金15支,总规模约122亿元,其中2020年成立1支基金,总规模2亿元。

全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 家,较上年度净增26 家,总量达到140家。2020年,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3%,比全市高1.13个百分点。

2020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12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15件。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2020年,全区共有中小学校32所,在校生52005人,其中:小学15所,在校生28491人;初中12所,在校生17493人;高中4所,在校生5285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736人。共有幼儿园84家,在校生15430人。共有教职员工3600余人。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年内新增教师177人,全区共有教师近3000人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3个,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一级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其他医疗机构(含门诊部、诊所、卫生室等)193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55人,执业(助理)医师572人,注册护士483人。

文化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58场、公益电影放映876场、送戏进校园10场,创新谷集装箱小镇成功获评2020年度济宁市文旅融合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十、城乡建设持续改善

聚焦打造路网桥梁交通网络,不断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济宁大道东延、海川路北跨等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康泰路南延、山博路东延等13条道路和鸿广路桥、德源路桥等6座市政桥梁均建设通车。全区新增道路11.7公里,道路里程达371.7公里。新增绿化81.7万平方米。

村镇建设方面。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建设,建设粪液中转站4处,资源化利用项目1个,实现“抽取、运输、处理”后续管护体系建设。300户以上自然村新建21座公厕。完成41户四类人群危房改造,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十一、社会保障与居民生活

民生保障水平与生活水平持续提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409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164元。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精准帮扶困难弱势群众,按照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规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449.8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4.23万元。建立比较完备的儿童福利体系,全年为9名孤儿和3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57.05万元,为178名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141.33万元。及时落实惠民优待福利政策,投入101.6580万元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为33886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14984名老年人发放老人生活补贴447.89万元,投入110余万元实施康复救助、家庭无障碍4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07.49万元,为160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07.36万元。

十二、人口与就业

2020年,全区户籍人口25.02万人,常住人口33.46万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133人,引领大学生创业30人,新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169人,新型学徒制培训10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2%以下。

十三、人才建设

2020年,济宁高新区,大力引育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2名外籍专家入选科技部2020年中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2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入围省重点区域急需紧缺人才项目,2人获评齐鲁首席技师,累计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8人,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76人,新增青年人才1600余人。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平台载体16个,其中国家级2个,高新区获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如意集团成功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济宁中科先进院、济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备案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山东省科学院济宁分院正式投入运营,2个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基本建成。济宁技师学院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区域内技工教育类教师达1100人。美猴文化创意集团成功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人才板上市。

十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我区2020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8%;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二氧化硫(SO2)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COD、氨氮、SO2NOx同比分别消减2.54%、3.27%、1.89%、10.2%。

 


来源:济宁高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