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牢社会治安、优质教育、看病就医、文体生活、医疗保险、人居环境、扶老帮困等方面,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展现出高新区在聚焦群众关切、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社会治安方面。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8%,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1%。统筹推进严打严防突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将斗争矛头直指黑恶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养老诈骗犯罪、传统盗抢骗犯罪,打击效能位居全市前列。持续深化小案侦防,破获侵财类案件242起,打击处理311人。隆重举行高新区城乡大巡防启动仪式,实行网格化叠加式巡逻模式,每日出动18个巡逻车组共计100名警力,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
优质教育方面。近年来,济宁高新区积极探索教育管理发展模式,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以洸河中学、黄屯中学为代表的公办公管模式,以附中高新校区、附小科苑校区、崇文学校等为代表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济宁海达行知学校、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为代表的公办托管模式和以济宁孔子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模式,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多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的教育发展新模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助推高新教育全面发展。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大力推进解决“大班额”问题和“全面改薄”工程建设,完成解决大班额问题建设项目16个,其中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9所,新增教育用地745亩,新增校舍面积40余万平方米,新增办学规模482个班,新增学位22705个,完成投资近12亿元,实现了全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截至2022年,济宁高新区全区注册幼儿园已达到101家,学前教育入园率超过100%,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9%,普惠性幼儿园达到94所。紧抓素质教育,激活教育内生动力。目前,高新区已成功举办了高新区四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赛、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等系列区级赛事活动,促进了全区中小学生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济宁市首届“阳光体育比赛”活动中,我区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济宁高新区教育系统获得国家级名片2个,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5次;高考本科上线率60%;中考高分(500分以上)人数较去年大幅攀升,增长率为31.59%,中考成绩继续位列全市县市区第一名,实现“七连冠”。9月份,因为高中教育成绩突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被济宁市人民政府通报表扬。
看病就医方面。卫生健康工作提质增效。高新区已完成4家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二百余家医疗机构安装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两癌筛查,发放叶酸等工作。继续深化与第一人民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确保全区三甲医疗同质化提升。广泛开展“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扫码吐槽”、困难群众送医送药、老年人免费查体、大型义诊等系列活动,组织卫生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家庭医生等,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养老机构等开展卫生健康诊疗服务,“送健康、送温暖、送知识”。
文体生活方面。2022年初,我区制定文体惠民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文体惠民各项活动。高新区图书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休闲健身广场等文体场地面积达到85.8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2.57平方米,实现了公共场所文体设施全覆盖。年内完成全区健身器材巡检,安装健身器材50余套,维护器材310余件,拆除超过安全使用年限且有安全隐患的器材50余件,为广大群众健身提供了基础保障。截至目前我区共开展200余场“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实现我区行政村覆盖率达204%;开展15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累计放映8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实现每村放映约8场电影;持续开展370余场全民阅读活动,按照国家和省级图书目录,向全区73处农家书屋补充更新17万元优质图书;开展红色文化活动50余场;出台银龄工程,为全区1702户银龄用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将惠民成果送到群众手中,使惠民工作更深入人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线上轮滑、跳绳、毽球比赛,“百千万三大赛”区级和街道层级选拔赛,趣味套圈比赛,“三八妇女节”社区趣味运动会,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高新区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组织8支队伍700余人参加了云走齐鲁线上万人健步走等活动10余场,活动覆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我区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区群众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