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活动
索引号: 11370800004234373RAO/2022-00322 发布机构: 接庄街道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公益性活动
成文日期: 2022-02-24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接庄街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扎实推进文化“两创”

发布时间:2022-02-24 15:00:33 点击次数:

接庄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之乡,康熙皇帝在此南巡,“灌冢晴烟”有口皆碑,樊迟学稼影响深远,梁祝演绎千古绝唱,荆庄大坝彰显古人智慧……

近日,市、区文化旅游局来接庄街道视察西汉灌婴墓遗址和荆庄泗河大坝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工作,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助推济宁争创“全国一流文化名市”。

据史料记载,灌婴,汉初大臣,先为刘邦所用,以骁勇善战著称,垓下决战,穷追楚军,功劳显赫,可谓开基之祖。汉文帝时掌管全国军权,官至丞相。汉武帝登基后,告老还乡,病死任城(今济宁),葬于任城城东30里处(今接庄街道西贯村北)。198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春三月,微风拂过,灌冢墓地上空会有白色烟雾覆盖,这是春天地气上升形成的一种美丽自然景观,为世人赞叹不已,这就是济宁古八景之一一灌冢晴烟。

      

据口碑相传,荆庄泗河大坝建于明代(在今接庄街道丁庄村毗邻泗河处),是古人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在泗河大水湍急拐弯处而修筑的一道阻水屏障,与汶上南旺枢纽工程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有效缓解了水流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而且世代保护了泗河堤下接庄群众的安澜。

来源:接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