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专区>便民查询-竖屏>最新公开信息>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公示

济宁高新区大学园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03-10 11:49:19 点击次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70800312808711X

证书号

137080000524

单位名称

济宁高新区大学园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大学园区的规划发展工作;负责大学园区的建设工作;负责大学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入驻单位之间及入驻单位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住 所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海川路16号

法定代表人

许宁

经费来源

财政拨款

开办资金(万元)

2691.75(万元)

高新区大学园在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坚强领导下,围绕重点工作着力构建“1+244”工作体系,按照“一园多校、区校共建”的建园模式,充分发挥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支撑作用,重点打造人才实训、产学研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4个平台,围绕疫情防控、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4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大学园各项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2021年工作

一、夯实服务基础,推进园区平稳运行。

(一)是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坚守校园安全底线。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确定4月、10月份为“安全教育活动月”,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把疫情防控抓在手里放在心上,是重中之重工作。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补齐基础短板。优化消防运行体系建设,强化入驻单位责任;积极推进大学园消防系统及宿舍电力安全系统改造,有效提升了大学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及应急突发应对能力。

(三)是组织开展安保、餐饮、宿舍、教学实验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定期开展培训、检查、应急演练等措施,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是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升级了“一卡通”系统,实现线上充值扫码功能,并实现与校门口门禁系统联动,实现安全、方便、疫情防控三保障。

二、加大“内增外引”力度,招引优质院校学科入驻。

(一)是精准对标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与已入住高

校洽谈调整增加院系、学科的入驻,更好服务高新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济宁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研究中心,该中心已引进博士研究人员20余名,医用功能纳米材料合成及转化实验室、医用多模态纳米造影剂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实验室已经开始投入运行。

(二)是精准服务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国内知名

高校重点专业或研发团队入驻。重点对接中国海洋大学,双方已签订合作协议在大学园共建中国海洋大学食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正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正在推进建设。

三、 继续完善“大学园人才数据库”、“大学园专家数据

库”、“高校科研成果及企业研发难题数据库”,打造产学研平台。

(一) 是继续发挥区内企业与高校合作纽带作用,通过

入驻高校院系,建立覆盖本部、辐射重点高校的校企合作平台。投资200余万元的济宁学院儒家文化文创研发基地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成为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又一科创服务类平台。

(二)是协调入驻高校、科技、人才、经发等相关部门,开展百日进企活动。大学园协调各入驻院系到我区企业逐一对接。与我区企业达成校企合作意向8项,促成入驻大学生在我区就业实习400余人次。

2022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夯实服务基础,推进园区平稳运行。

(一)优化大学园管理制度。结合大学园运行实际,着力梳理、优化园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济宁高新区大学园管理办法”“济宁高新区大学园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济宁高新区大学园安全管理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入住园区各单位管理职责边界及权限,使大学园管理上水平。进一步强化对园区物业、餐厅、科研生产企业等单位的规范管理;着力梳理、优化与入驻高校及单位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校企政深度融合。

(二)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协同各入驻高校制定开学方案及疫情防控方案;强化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培训,确保措施有效有力。

(三)坚守校园安全底线。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系列宣传活动。优化消防运行体系建设,强化入驻单位责任。定期组织开展安保、餐饮、宿舍、教学实验等重点区域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定期开展培训、检查、应急演练等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四)优化服务保障水平。针对园区后勤物业、餐厅等服务单位采取“月抽查、季考核”进行亮化考评,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五)推进水电暖等能源消耗节流降耗工作。地毯式全覆盖系统性摸排区内所有耗能归属,科学稳妥推进精细化管理。对区内水电暖等主管道科学规划维修维护更换,花小钱解大事。对绿化工作科学合理调度调配管护人员,专业规划合理补种补植,确保四季常青,杜绝缺株少垄。

二、继续加大“内增外引”力度,招引优质院校学科入驻。

(一)建立“2+2+N”对接机制,保障校、区联动效率。为更好促进入驻校、高新区及企业联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区校双方领导定期沟通和有效对接机制。“2+2+N”对接机制:2即入驻高校主要领导、区主要领导,2即高校入驻大学园分管领导和区分管领导,N即其他相关领导。规定区、校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碰头会,同时建立由区、校分管领导牵头的联动发展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N是高校与高新区各产业园区或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对接机制,根据各方要求适时召开对接活动。与入驻院校联合开展“百日进百企”活动。利用一百天时间组织学校师生走访一百家企业,争取入驻高校与30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意。

(二)强化校企合作力度,提升大学生留区就业实习水平。2022年大学园将强化高新区园区及街道合作交流,在高新区各专业园区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促进校企产教融合、就业实习等工作,强化大学园人才输送辐射能力,争取大学园入驻学生在高新区实习人数占比达到25%以上。

(三)调整优化现有各入驻高校院系资源,突出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布局产学研资源。努力争取引进省内外优质高校院所,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重点对接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推进高校技术研发中心在高新区落地运行。加大省内外优质高校院所招引力度,积极与中国石油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科院等单位洽谈入驻事宜。集聚创新资源,做优做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转化平台,抓住山东省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机遇,争取与高校合作建设1-2产业学院,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四)建设一流开放的人才实训基地。建设高校大学生应用型技术人才实训平台,加强政校、校校、校企合作,就专业课程调整、订单培养、专项培训、共建实训工厂等形式建设人才实训平台。发挥高校、社会办学力量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专项培训等形式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实训中心。和社会办学力量合作建设企业应急管理人才实训中心,利用3-5年建成信息工程、药物研发、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应急管理一流人才实训中心。

三、加强政治引领,建设勇于“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大学园干部队伍。

(一)对照“7个必须、7个破除”的要求。

(1)是加强政治学习,严守纪律规矩、严守道德操守。进一步廉洁自律,坚决破除有禁不止,律己不严,以更严的要求,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

(2)是加强业务学习,树立“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以更高的标准“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进一步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以更高的魄力勇担当,破难题,激活力。

(二)加强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引领,发挥学生干部在园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加强学生干部理论学习,统一政治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提升自我素养,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当时代先锋,为大学园贡献青春力量。

(三)建设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大学园区文化。抓住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丰富创意类、创新类、就业类、公益类等活动,创造浓厚园区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和能力有机结合。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为高新区培养、储备更多优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来源:济宁高新区大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