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产业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奋力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多担当、走在前、争一流,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和《济宁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现结合我园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定不移实施“九大战略”,以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大事项为抓手,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示范市,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2.发展目标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充分发挥高端装备产业特色优势,加快落实建设重点任务,壮大提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培育矿山机械、农机装备、高技术船舶等本地特色产业,提升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推进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国内知名的工程机械、专用汽车、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和全国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二、强力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一)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高端装备产业各产业链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充分吸收前沿技术发展成果,分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二)绘制产业链图谱。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细分产业领域中,参照工程机械产业链条图,分别绘制分产业产业链图谱,实施工程机械等产业链整合延伸、配套分工的固基强基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建立产业链目录。结合我区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细分产业链优势,建立重点产业链目录。重点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安全装备等产业链发展,切实增强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竞争力。
重点产业链发展目录 | |
工程机械 | 全液压推土机、挖掘机、高端智能工程机械、大型矿用工程机械、新能源工程机械、无人驾驶智能机械、二通插装阀、高性能多路阀 |
汽车及零部件 | 轻型卡车、特种作业车、路桥专用车、房车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专用车,道路用柴油机、8AT变速器、发动机气门、线束系统等零部件 |
智能装备 | 高端智能注塑机、生物基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成套装备、造纸制浆成套装备、高端纺织机械成套装备、家畜屠宰成套设备和高档数控系统、高档机床用空气及水静压主轴、数控刀具 |
安全装备 | 消防安全材料、包装材料、安全产品投送等消防安全装备;矿山支护设备、防爆电机等矿山设备 |
(四)搭建创新平台。依托山推股份、重汽商用车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搭建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整车一系列创新平台,重点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创新平台 | 研发创新领域 |
山推协同研究院 | 整机测试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在智能化、微动性、平顺性、远程故障诊断、施工技术专家系统等方面实现突破;在节能环保、降噪减排、绿色制造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人机工程、结构优化、工业设计、防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研究院 | 轻型卡车整车研发测试 |
东岳专用汽车技术中心 | 垃圾清扫车、渣土运输车、无人驾驶车等车辆系统研发测试 |
泰丰智能公司技术中心 | 重点研发二通插装阀等关键零部件 |
通佳公司技术中心 | 注塑机、口罩机、熔喷布生产机械等成套设备 |
科大机电技术中心 | 矿井输送运输设备 |
博特精工技术中心 | 高精密轴承 |
(五)建议集群专家顾问库。与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红岩教授、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夏玉海副院长等省内专家对接,结合济宁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工程师联谊会等,建立集群专家顾问库,借助专业的人才和力量为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智力咨询。
现有产业发展专家团队与人才 | 对接产业发展专家团队与人才 |
山东大学教授李剑锋 | 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夏玉海 |
济南大学教授王守仁 | 济南大学教授王红岩 |
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冯益华 | 山东省机床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研究员王桂东 |
山推股份公司工程机械研究总院研究员韩继斌 | 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研究员尹泽璞 |
山推股份公司工程机械研究院院长姚友良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骆琳 |
(六)建立延链补链企业库。从绘制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图谱入手,建立重点延链补链企业库,激发链式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稳定发展。
延链补链产品 | 市外重点企业 | |
动力系统 | 发动机 | 潍柴动力、重庆康明斯、上海柴油机 |
底盘系统 | 桥箱 | 杭州前进、泰安路通、徐州美驰、厦门亿统 |
液压系统 | 橡胶件 | 烟台瑞奥论坛、莱州金城、扬中利达 |
电气系统 | 电气件 | 济南易天进、河北向阳电子、上海势壮动力 |
传动系统 | 齿轮 | 青州东豪、杭州正元、河北士达 |
轴承 | 人本机电、天津泰瑞、徐州天马 | |
其他 | 钢材 | 山东德达、莱芜钢铁、济南宝钢 |
标件 | 济南中船、天津凯诺、泰安腾祥 |
(七)重点园区建设。
1、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产业城位于济宁高新区东部,跨黄屯街道和王因街道,总用地面积约5万亩,其中产业建设用地约2.3万亩,拟总投资1000亿元。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核心,以“面向未来、引领世界”为目标,坚持“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聚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链,构建“基础产业—关键零部件—系统总成、整机装备”的产业链条。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功能、加速动能转换,通过6至10年的聚力建设,到2030年百亿龙头企业达到5家,规模工业企业突破300家,整体产值突破1000亿元,新增税收超过1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高端装备产业新城。2022 年2 月,产业城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济宁主会场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启动产业城内 A 区项目建设。展示运营中心,总建筑面积 1.9 万平方米,集园区运营、办公服务、对外展示三大功能为一体,目前已投入使用,打造济宁东部城市会客厅和产业新地标,强势助力产业城建设运营。投资逾百亿元的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2023年5月12日下午,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山东大厦举行。
2、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总投资75 亿元,占地1160 亩,建设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以镐成永生为龙头,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韩国高端装备产业技术与知名企业入驻,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元,利税50亿元,就业岗位1500个,形成高端专用设备制造、精密锻造、绿色铸造、材料表面处理、集中下料中心五为一体的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行业领军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A区布局永生重工工程机械底盘件项目,投资14.6亿元,面积15万平米,进口高精度热模锻生产线4条、热处理线12条、立式加工单元8套等行业领先的高精尖设备500多台套,实现年产5万台套8~4000吨级底盘件供应能力,可实现年产值22.6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二期B区布局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化项目,投资8亿元,面积11万平方米,以中韩合资方式,引进韩国镐成、CMT、新进炉等知名企业,可实现年产20条高精度热模锻生产线、30条高精度多工位加工装备生产线、80条全数控自动化热处理装备生产线,年产值30亿元,目前1—5号车间已完成主体建设和车间内部地面硬化,5号车间完成设备基础施工,内部办公用房已完成,完成地坪施工和配电室、空压机房建设和行车安装;部分进口及国内设备已到货,正在安装调试;三期C区布局中韩高端基础零部件产业园,投资52.4亿元,建设集精密锻造产业、绿色铸造产业、材料表面处理产业、集中下料中心为一体的配套基础产业链生产基地,为工程机械、汽车、重卡、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提供共享式服务。
(八)实施五大攻坚行动
1、龙头企业培育攻坚行动。坚持龙头带动配套、骨干支撑产业的思路,加大支持力度,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工程机械领域重点培育山推股份、小松山推、泰丰智能、永生重工等企业;汽车及零部件领域重点培育重汽商务车、东岳专用车、双林变速器等企业;智能装备领域重点培育萨维奥、通佳机械、凯登制浆、福瑞珂等企业;安全装备领域重点培育沿峰移动消防车、峰飞工业无人机、捷马矿山支护设备、山防防爆电机圣地电力、英特力、安立消防等企业。
2、重大项目招引攻坚行动。聚焦高端装备产业,细化产业链招商路径图,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金融招商、委托招商等招商方式,加大产业链龙头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工程机械板块重点招引发动机、变速器、高端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板块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板块重点引进消化国外成套设备企业的设计、生产和运营经验;安全装备板块重点招引矿山安全、消防安全领域重点项目。
3、智能制造升级攻坚行动。支持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开发和普及应用先进的研发工具软件和工业设计软件,鼓励企业开展ERP、MES、PDM等集成应用,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有资质、有系统配套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4、强化政策扶持攻坚行动。争取国家“工业强基专项”以及装备制造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重大专项支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认真贯彻出口鼓励、节能产品补贴、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首台(套)保险补助等政策,争取更多国家级高端装备研发创新、检验检测等功能性平台等有关试点示范,积极主动承担国家和省级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建设。
5、创新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山东省科学院济宁分院、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济宁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作用,积极对接山东重工集团工程机械板块研发资源,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检测、认证等工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支持中小企业创建“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