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刚刚过去的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宁高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又高又新”主责主业,全面铺开“1477”发展思路布局,抓产业、谋创新,抓招商、上项目,抓城乡、促融合,抓民生、保底线,抓作风、提效能,争当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我们把项目建设写好一个“实”字。纵观今年以来的重大建设项目,智能制造、集约生产、绿色低碳等成为耀眼的高频词汇的背后,是济宁高新区依托区域产业实情实际,做实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生动体现。发挥全市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签约落地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总部基地、山重大型矿山设备智能制造基地等百亿级大项目,一批涵盖高端装备、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强”产业及“七网”基础设施等领域,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
2023年,我们把产业发展写出一个“新”字。华为“昆仑”玻璃在这里崛起、新一代垂直起降无人机由这里启航、国内首台“5G无人驾驶推土机”从这里下线、泰拉霉素注射液(兽用)在这里实现自主化生产……一项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空白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让“逐高向新”的产业发展理念更加闪亮。
2023年,我们把营商环境写为一个“优”字。争创国家级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在全省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城市更新“12345”审批服务模式,企业上市股改登记新模式、企业登记“咨询e点通”等7项工作获批省级“揭榜挂帅”试点。打造全市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开通“8951234”企业服务热线,成立1091人服务专员团队,将2.7万户企业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为企服务精准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完善“数字人”“一码通”等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全流程电子化办理事项260项,实现办事“零跑动”。
2023年,我们把城市建设写就一个“融”字。随着幸福河公园正式开园,88公里河湖水系互通互连再增一个生态节点,全区建成绿化面积累计达到25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4.41%。完成海川路北延跨新兖铁路立交桥转体,长虹路、雪花路改造和溪水路、康健路等10条道路完工通车,城市交通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高标准实施鸿广河、幸福河等重点河道景观绿化,完成6万平米绿化提升。沿着“产城融合 绿色发展”的整体基调,全力打造“衣食住行全覆盖”“教育医疗质量高”的宜居宜业宜创的城市功能环境。
2023年,我们把“民生福祉”写成一个“大”字。党建引领贯穿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过程,“小网格”写就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入选第一批山东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全年新增托育机构16家、托位616个。高标准完成实验学校等9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任务,新增义务阶段学位6140个、学前教育学位1620个,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完成100%。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养老试点项目,打造五位一体“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体系,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近70场、提供求职服务3万余人次。济宁市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项目完成建设,区域医疗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荣誉仍旧属于每一位最平凡的高新区建设者。清晨的街道,那一抹橘黄色的身影是唤醒城市的晨光;轰鸣的车间里,生产出的不仅是各类生活产品,更是共和国工业大树的养分;田间地头里,致富能手们办起合作社、加工厂,讲述着产业富民的振兴故事;服务窗口前,办事员耐心细致,践行着“服务为民”的政务理念,平凡小事、点滴善举,生活中的每一次奋进与呐喊,都将共同构成宏大的时代回响。
时光如歌,征途如虹。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用扎实的项目建设、优异的营商环境、和谐的城市生态、澎湃的创业激情,启封新年答卷、续写时代新篇!
衷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衷心祝愿全区人民幸福安康!
衷心祝愿高新明天更加美好!
前方荣光万丈,身后温暖一方。祝福每一名高新人,向高向新向未来,2024,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