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公示公告>通知公告
索 引 号: 11370800004234373R/2025-00212 发布机构: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
成文日期: 2025-02-12 发布日期: 2025-02-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统一编号:
标  题: 关于济宁高新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文字号: 有效性:

关于济宁高新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2 10:21:27 点击次数:

2024年,济宁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安排部署,抓细抓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凝心聚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高新。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扎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职责,重大问题主动向党工委报告。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政府建设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

(二)加强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上级法治建设各项部署,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围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依法行政、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重点领域制定具体举措,丰富完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三)优化推进机制。推动广大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组织全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年度述法,实现干部“法治档案”全覆盖。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及时总结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经验,为经济发展提供法治助力。

二、以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抓手,高质量打造法治营商环境

(一)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按照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办法、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备案事项,印发《济宁高新区企业合规“一业一册”清单》,严格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持续优化企业迁入迁出流程,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开办企业“一件事一次办”,畅通线上“一网通办”服务链。

(二)持续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持续优化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管理,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创新推出“开工一件事”主题服务,将28个审批事项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报建,对34个事项、22个环节整合优化为7个阶段“一件事”办理,为投资项目建设开通专线“直通车”。

(三)进一步优化制度保障体系。对表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地区实践成果,鼓励支持执法部门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刚柔并济的行政执法活动,落实“不罚轻罚”、“首违不罚”和信用惩戒缓冲机制,在降成本、优服务、提效率、法治护航上综合施策。今年以来,高新区为企业减轻处罚12件,免予处罚27件,指导100余户企业规范提交信用修复材料。

三、以持续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以良法促善治

(一)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加强动态清理,及时跟进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压实“备案”“审查”环节,报备率、审查率均达100%。

(二)深化合法性审查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严格把控法律风险。认真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的合法性审查工作,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年内废止规范性文件2件,完成修改规范性文件1件,并完成报备工作。

四、以不断提高政府执法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对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细化工作措施,印发《济宁高新区行政执法通用指引》、《济宁高新区建立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明确职责权限,推进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有序衔接。

(二)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能力,开展新修订《行政处罚法》和涉及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业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累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在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重点执法领域案卷评查活动,对个7个重点行政执法领域的100余份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集中评查,高新区市场监管领域的1件行政处罚案卷被评为市级“十佳”优秀案卷。

(三)加强执法监督执行力。出台《高新区法治建设单项考核方案》等文件,将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纳入区单项考核。构建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高新区5个街道全部成立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并明确行政执法监督专职人员,建成106人的执法监督网格员队伍,理清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员、网格员工作职责,开展街道赋权事项清单目录统计梳理,有序推进街道赋权工作开展。

五、以全面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为契机,营造社会良好法治氛围

(一)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组织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参考率名列全市前列,积极参与全市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法治文创作品征集评选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紧抓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社区)人员、企业人员四大重点人群,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及法治宣传“六进”活动,以文艺汇演、大屏展播、法进校园、宪法宣誓仪式等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推动引导全社会树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理念。

(二)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有效覆盖。擦亮 “法律超市”等公法律服务品牌。

(三)擦亮“和为贵”人民调解品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用,积极推进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与法院调解平台载体互通、人员共享,调解队伍实现向以专为主、结构合理转变。

六、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年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还需不断改进加强。一是法治建设创新驱动方面有待强化,需进一步挖掘典型、亮点,创出高新特色、高新品牌。二是个别街道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核,沟通衔接机制落实不彻底,街道党政办发文部门和司法所沟通不全面。三是人民调解调解员法律素养有待提高,专职队伍比例低。四是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个别村(居)法律顾问存在效率低、质量不高和效果欠佳的问题。

2025年,济宁高新区将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法治高新建设赋能增效。一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专门部署,确保法治政府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擦亮法治营商环境品牌,系统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高质量谋划制定济宁高新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三是切实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一府两院”联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不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五是全力做好“八五”普法收官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八五”普法圆满收官。

来源:社会治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