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2025年3月20日高新区发布的《关于3·15 消费者权益日调查问卷》活动已经结束,现将调查结果反馈情况汇总如下:
一、受访者基本信息
1. 性别分布:男性占比32%,女性占比68%,性别分布较为均衡,保证了调查结果在不同性别消费群体中的代表性。
2. 年龄层次:18岁以下占11%,18 - 30岁占64%,31 - 50岁占22%,51岁及以上占3%。数据显示,中青年群体(18 - 50岁)参与度较高,合计占比86%,这与他们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市场地位相符。
二、消费渠道偏好
在消费渠道选择上,综合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以94%的选择率成为重要消费场景,社交电商平台(如拼多多、小红书等)凭借92%的占比紧随其后。
三、消费侵权情况
1. 侵权遭遇比例:高达72%的受访者表示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权益受损的情况,这表明消费侵权现象不容忽视,改善消费环境迫在眉睫。
2. 侵权集中领域:网购商品、食品餐饮、线下零售是侵权问题的重灾区。其中,网购商品因交易虚拟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消费者难以直观判断商品质量,导致侵权频发;食品餐饮关乎民生,质量把控稍有不慎就会侵害消费者权益;线下零售作为传统消费领域,部分商家经营不规范,同样引发诸多问题。
3. 侵权具体表现:产品质量问题(84%)、虚假宣传(77%)、售后服务问题(62%)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方面。
四、消费者维权情况
1. 维权行动选择:面对侵权,86%的受访者选择与商家协商解决,体现出消费者优先通过和平沟通解决问题的倾向;3%向消费者协会投诉,3%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借助外部力量维护权益。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7%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放弃维权,这反映出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或对维权途径缺乏信心。
2. 维权渠道满意度:对目前消费者维权渠道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仅3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54%认为一般,14%选择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这表明当前维权渠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足,亟待优化。
五、消费者权益认知
1. 权益知识了解程度:关于“315消费者权益日”及相关法律法规,81%的受访者知道一点,6%比较了解,3%非常了解,10%完全不了解。整体来看,消费者对权益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升,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2. 315的作用认知:在受访者眼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2%)、促进商家诚信经营(91%)方面作用显著,2%认为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选择“其他”(如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消费氛围等)的占5%。
六、消费者建议与期待
1. 对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建议:开放式问题反馈中,多数受访者希望315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如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普及维权知识;加强对侵权案例的曝光和追踪,提高警示效果;开展更多线下活动,增强消费者参与感。
2.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综合建议: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消费者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完善法律法规,细化侵权处罚标准;电商平台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企业要加强自律,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拓宽和优化维权渠道,简化维权流程,提高维权效率。 综合调查结果,当前消费市场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维权渠道有待完善。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需协同发力,加强监管、强化自律、普及知识、优化维权,共同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