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发布时间:2021-10-26 16:07:19 点击次数: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向上、崇善的精神追求,形成了比世界上其他民族更为丰富、更具民族特色和举世公认的传统美德,素以“崇尚道德”“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思想资源优势和道德实践优势,认真汲取和大力弘扬其精髓,增强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注重人的生命存在问题、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既追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止至善的道德生活,又倡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崇高理想;既讲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又提倡爱人如己、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千百年来,哺育了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精髓,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永恒价值,是中华民族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

兴中华之大业,需植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之深厚源泉;谋中国之万事,需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道德之精神基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渊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最深层的道德支撑。我们要让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止至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来源:中国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