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优化营商环境>博采众长

我市推动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 打造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02-28 15:54:11 点击次数: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文旅+商业”“文旅+农业”“文旅+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构建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擦亮城市文旅发展新名片。

一、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扩大“文旅商”消费融合

(一)以创促建,激活街区文化元素。深挖特色商业街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以文化塑品牌,以旅游聚人气,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一是文化为根,为街区铸魂。深挖陶瓷文化、太行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打造了以“井陉窑陶瓷文化”为主题的井陉陶瓷水镇文化风情街,集食、购、娱于一体的平山柏里水乡,以商贸文化、汉文化、三苏文化为内涵的湾里庙商业街、凤凰不夜城、古栾水镇等一批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业态。二是非遗助力,为街区赋能。深挖街区文化内涵,加强特色民俗文化展示。郭海博铁板浮雕、周淑英剪纸、郝友友烙画等多位国家级工艺大师工作室入驻湾里庙步行街;邢氏刺绣、晋州刘葫芦烙画、正定王家烧麦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商业街区。三是演艺搭台,为街区添彩。发展壮大实景沉浸式戏剧、古街巡游演艺、文化古镇光影秀等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推进“夜游、夜购、夜娱、夜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湾里庙步行街国剧社、livehouse演艺场馆、龙泉古镇《韩信·背水一战》等实景演艺,为街区融合发展增添了绚丽色彩。

(二)以建促管,提升整体运营水平。合理规划街区布局,优化街区运营管理,高标准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建设。一是强化引导,品质凸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文旅商业化、街区景观化”。以展示“三苏”文化历史底蕴和可可萌宠欢乐营、趣星空探索乐园等新业态的栾城古栾水镇街区,凸显了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游玩乐趣。二是突出特色,亮点纷呈。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培育打造特色亮点。展现石家庄传统文化的勒泰庄里街、体现用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火车头步行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突显了“一街一主题、一街一特色”的不同亮点。三是坚持标准,设施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大街区人性化、智能化、交通服务等改造提升。精心打造的深泽滹沱云渡特色商业街,再现“千年古邑、滹沱码头”的历史风情。

(三)以管提质,擦亮城市文旅名片。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丰富多元业态,提升街区品质,创新文旅场景,注入发展活力,擦亮城市名片。一是演艺常态化,精彩不断。以街区为载体,日日有演艺,月月有活动。开展的“滹沱印象”音乐季、国韵文化节-花朝节等特色活动,举办的“山水之间”“激情夏夜”等系列摇滚演出季,持续引爆文旅市场,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文化旅游需求,开启了“演艺+文旅+消费”新模式。二是业态多元化,潮玩连连。以高等级街区创建为依托,更新产品业态,推动文旅市场繁荣。湾里庙步行街、古栾水镇商业街等街区引入先进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3D光影秀。龙泉古镇街区强化民俗博物馆、老钢琴博物馆、老相机博物馆等升级改造,开展珍贵藏品展示活动,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展,引领“冬”游新潮流。三是活动多样化,惠民便民。与相关部门策划推出的年货市集、冰雪嘉年华、美食节、啤酒节、机车电音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拉动了文旅消费,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市民需求。

二、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深化“文旅农”融合发展

一是挖掘乡村特色生态资源,将田园变乐园。积极培育申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根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方案》《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我市2023年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评定工作,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2023年推荐大石桥村等9个村镇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截至目前,我市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已达到35个,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4个、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4个,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提升乡村特色民居资源,将老房变民宿。积极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省精品民宿发展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依托西部太行山优质生态资源和古村古镇,开展乡村民宿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形成西柏坡、井陉古村落、鹿泉西部山前、赞皇嶂石岩、驼梁--五岳寨等乡村民宿集聚区,右见果然民宿、台子巷民宿等8家民宿入选全省50家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名单,其中井陉右见果然精品民宿通过文旅部乙级民宿评审,为休闲旅游、康养度假、夏季纳凉提供了具有“乡味”的高品质产品。

三是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将风景变前景。依托各县丰富的生态资源、农业资源优势,围绕“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冰雪”主题,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正定趣味小憩游、井陉天路古村游、灵寿绿色康养游、赞皇枣乡风情游等10余条乡村旅游线路,努力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其中“滹沱河生态走廊”初心游、“井陉太行天路古村游”和河北·新乐“访羲皇圣里 品甜蜜生活”等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三、双向引流相互赋能,推动“文体旅”全面发展

一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兼顾体育运动。在山前大道、井陉天路、滹沱河景观大道等旅游公路建设中,配套建设了骑行道、驿站;在景区建设中,注重登山步道建设,同时满足旅游和体育运动的需求。全市完成更新健身设施2212处,建设体育主题公园53个,建设足球场73个,建设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343个,建设健身步道125条。

二是以景区为载体,举办各项体育赛事。将滑雪、滑冰、漂流等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到旅游景区,丰富了旅游业态,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2013年开始,在河北省灵寿县五岳寨景区连续举办八届RW50五岳寨国际越野大奖赛,促进了体育旅游融合,提升了五岳寨景区的知名度。抱犊寨作为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每年的抱犊寨重阳登山节,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登山健身、休闲娱乐,成为我市休闲运动品牌项目。每年端午,东方巨龟苑景区都举办龙舟赛事,促进了旅游和体育的融合发展。

三是“赛事+旅游”,激发了旅游活力。积极打造具有石家庄特色的运动品牌IP,圆满举办了中国石家庄五人制足球国际争霸赛和全国擂台赛、石家庄HBC全国三人制篮球邀请赛、石家庄全民三人制篮球联赛等一系列足球篮球赛事,燃爆省会、轰动全国。赛事期间共吸引了全国各地数万人到场观赛,各类平台网上点击观看量超10亿次。2023年石家庄马拉松参赛人数3万人,其中外地选手近2万人,比赛期间周边的住宿都一房难求,赛事期间,多个旅游景点免费开放。为体育赛事助力增辉,有效放大了赛事的综合效应,带动了“赛事+旅游+消费”发展。

 
来源: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