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目前备受市场关注,但实际上低空产业生态在国内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低空经济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亟须加大研发投入、产业投入。为抢滩低空经济,打造产业集聚区是有力的抓手。仅2024年1月份以来,已有上海、天津、无锡等多个城市相继推出了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落地发展。
其实,国内早在“低空经济”开始引爆之前就已经开发了一批低空经济主题的产业园,而且大多位于二三线城市。因为低空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传统通航也是低空经济,属于低空经济1.0,也就是2024年以前已经在运营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以及通航产业园基本上都是低经园区1.0。而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当下热议的“低空经济”是学科交叉更复杂、产业带动更明显、场景更丰富的新经济,属于低空经济2.0。相应的,2024年以来揭牌或规划的园区则更多的是融合了交叉学科领域的低空经济产业园2.0,但目前低空经济核心产业更多的是以单一产业聚集地出现。
低空经济产业园1.0
这类产业园大多规划在空域环境良好,具备便捷的低空空域协调和申请条件的地区。园区早年功能大多包括飞行体验、飞行培训,飞行表演、农业植保、测绘巡查,以及少量的研发生产、飞行测试等。近年随着无人机的兴起,以开始聚集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业态比较单一,主要是飞行器的研发制造和检测试验。典型案例: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于2023年开始建设并运营,目前已有部分科普、表演功能开始投入使用。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无人机产业园及配套基础占地560亩,低空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占地44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风洞实验室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园区配套用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物业包括低空经济产业大厦、办公大楼、人才公寓、通航机库、无人机机库、800米飞行跑道、综合检测实验室、射流式风洞实验室、回流式风洞实验室、科普研学基地等。项目目前已由中关村e谷负责运营,重点发展无人机飞行研发测试、生产制造、综合应用三大产业,重点打造工程测试、检测认证、空域管理、飞行起降、飞手培训、科研科普等六大平台。
低空经济产业园2.0
以eVTOL、UAM为代表的新通航是未来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是未来十年的三维立体新交通、智慧城市新基建、数字经济新引擎,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代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顶尖水平。自主飞行、精准定位、遥感成像都需要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因此,低空经济是涵盖了目前多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综合经济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目前低空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规模,国内尚未有成形的低空经济产业园2.0。今年1月份以来揭牌的园区或是在现有某类低空相关产业集聚地基础上规划,譬如上海青浦区在1月24日揭牌的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4月12日北京丰台区宣布将启动规划建设的将启动低空经济产业园或
在全新规划的园区,譬如2月29日揭牌的天津(宁河)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3月10日奠基的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
当前低空经济产业技术发展较为前沿的主要城市的低空经济产业园更多的是以无人机、空天信息等相关产业基地出现。典型案例北京北京在低空经济领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聚集了航天、航空、航发、电科等央企研究院及清华、北航、北理工、中科院等相关研究院所科研力量,智能蜂群、交叉双旋翼、大载重系留等多项先进技术成果在京转化落地。北京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中关村北区、丰台区以及延庆区等地。中关村e谷2020年中关村e谷提出“星谷”计划战略,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星谷”项目包括三大产业功能区:卫星互联网源头创新区、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升级区、场景应用示范区。重点发展卫星研制、星座运营和遥感、导航、通信等应用领域。在空间规划方面,“星谷”项目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永丰产业基地、翠湖科技园为核心区域,与南区知春路、永定路沿线形成创新资源的互动,总建设面积近百万平方米。丰台低空经济产业园4月12日丰台区宣布将启动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丰台区作为北京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卫星互联网产业园,目前依托中船海丰、应龙无人机、蜂巢航宇、信德智图等企业50多家在低空保障、低空飞行与综合服务领域深耕的科技企业,形成了低空经济的初步生态。未来丰台区将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打造低空经济发展先导区。中关村延庆园中关村延庆园作为北京无人机产业重点承载区,自2020年入选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目前已集聚了航天时代飞鸿、远度互联、清航装备、航天宏图等90余家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涵盖无人机研发生产、通信链路、传感设备、检验检测、教育培训、飞行反制等核心领域。现有无人机制造企业,多以加工、组装等人工制造为主。总投资超12亿元的国内首个无人智能产业数字化生产基地已启动建设,将满足无人系统装备研发、批产、试验及培训等全方面需求。园区已建成一系列无人机创新平台和服务设施,如无人系统检验检测中心、无人机飞行服务平台和无人机科技馆等。上海2022年9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提到在空天利用领域,要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目前,上海金山、青浦等辖区正积极布局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园区位于青浦区,项目于1月24日揭牌。目前园区内已集聚了北斗导航西虹桥产业基地、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三通一达一兔”快递企业总部、数字物流、数字信息2个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其中北斗导航西虹桥产业基地已进驻了百余家北斗导航与定位相关企业,如华测、联适、威固、海积、普适、势航、道枢、川土等一批“北斗+”、“+北斗”跨界融合的知名企业,成功孵化创业板上市公司总部2家。华东无人机基地位于金山区的华东无人机基地成立于2018年,拥有58平方公里陆地空域,200平方公里的海上空域,1平方公里试飞起降点,纵横两条长800米、宽30米十字形跑道、水上机场以及金山—舟山、金山—花鸟岛、金山—嵊泗3条无人机物流运行航线。目前建立了无人机飞行服务、研发制造、展示交易、教育培训中心,并拟建科创孵化、适航技术研究、检验检测3个中心,为无人机企业提供从原材料到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扶持。已进驻包括御风未来、峰飞航空科技等约40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包括无人机整机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飞行控制软件及保障签约飞行单位等企业。基地先后打造成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上海市无人机特色园区、中国民航首批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华东无人机空港”。深圳毫无疑问,深圳目前的低空经济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约1500亿元,深圳占比约为70%,其中消费级无人机更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全市无人机企业已达到1730多家,年产值960亿元。深圳低空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分布在南山、宝安等辖区。南山区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核心区,南山区低空经济领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全市12个与无人机产业直接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部坐落南山,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完备。2022年全区无人机产业总产值超550亿元,占全国50%以上。南山还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无人机技贸服务工作平台,为低空产业创新发展、“破壁”出海提供有力支撑。宝安区
作为深圳的空中门户、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地,宝安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拥有大湾区核心区位、雄厚产业配套以及广阔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中明确的全空间无人体系试点单位。覆盖无人机、飞行器制造、航空电子、卫星导航、材料及软件开发等领域的较为完整的低空制造产业链,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产品门类齐全,汇集了丰翼科技、凌悦航空、科卫泰等众多低空经济领域头部企业,据介绍,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面就有21台产自宝安。
在当前各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抓手并不多的形势下,作为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必将为各地抢抓经济发展新赛道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接下来应该有更多城市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