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详解: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第三代半导体制造和下游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环节。
上游原材料包括衬底、外延片等,中游包括第三代半导体设计、晶圆制造,下游为封装、测试、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应用,包括微波射频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等。中国第三代半导体行业产业链如下:
行业发展历程:
2013年,科技部863计划首次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列为国家战略发展产业。
2016年,为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元年,国务院国家新产业发展小组将第三半导体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国内企业扩大第三半导体研发项目投资,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8年1月,中车时代电气建成国内第一条6英寸碳化硅生产线;同年,泰科天润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碳化硅器件生产线。
2019年9月,三安集成建成国内第一条6英寸氮化镓(GaN)、砷化镓(GaAs)外延芯片产线并投入量产。
2020年7月,华润微宣布国内首条6英寸商用SiC晶圆生产线正式量产。
2020年9月,第三代半导体写入“十四五”规划,计划在2021-2025年期间,在教育、科研、开发、融资、应用等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以期实现产业独立自主,行业被推向风口。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成电路领域包括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至此,多省市将第三代半导体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地方政府从研发项目布局、公共平台搭建、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
目前来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在新一代显示、5G移动通信、相控阵雷达、高效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工业电源、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展示出广阔的、不可替代的应用前景,并逐渐成为人工智能、未来智联网等发展的核心关键元器件的材料基础。预计将形成万亿美元的应用市场,成为新一代制造业必争的战略要地,成为全球各国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