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网络文明建设

弘扬网络主流价值观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5-05-29 10:09:10 点击次数:

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场域。然而,多元思潮碰撞、信息泥沙俱下的现状,让弘扬网络主流价值观成为守护网络精神家园、凝聚社会共识的关键之举。

网络主流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承载着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它不仅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坚实壁垒,更是培育青少年正确三观的精神沃土。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网民占比超四成,他们在网络空间接收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精神风貌。弘扬网络主流价值观,本质上是为民族复兴筑牢思想根基。

当前,网络空间的价值传播面临诸多挑战。部分自媒体为追求流量,炮制博眼球的虚假信息,传播低俗内容;一些别有用心者借热点事件歪曲事实、煽动对立,破坏网络生态。此外,传统说教式的传播方式难以吸引年轻受众,导致主流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引导力不足。

破局之道,在于创新传播方式与完善治理体系双管齐下。内容创作层面,需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主流价值观。如动画短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拟人化动物形象讲述党史,用幽默叙事传递爱国情怀,实现“破圈”传播;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通过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全网播放量超10亿次,证明主流价值与创新表达结合能迸发强大生命力。

治理体系建设同样关键。一方面,需强化法治约束,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传播有害信息、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另一方面,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动抖音、微博等平台运用AI算法优化内容推荐,通过“青少年模式”“内容分级制度”为未成年人保驾护航。同时,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2023年全国网信系统下架违法违规应用程序3.3万款,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弘扬网络主流价值观,更需凝聚全社会合力。党员干部应带头发声,主动回应网民关切,在网络空间树立榜样;社会组织可发挥桥梁作用,如“阳光跟帖”行动吸引超10亿人次参与,推动理性讨论;教育部门则需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引导青少年成为主流价值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唯有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创新传播形式、完善治理机制、激发全民参与,方能驱散网络空间的“乌烟瘴气”,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为民族复兴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来源: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