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16年第4期【总第26期】
P. 48

文苑 Literature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44 45













让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 “和”就是一种中和之美。喝茶时能感觉到内
酒也不一定非得是名贵好酒,只要让酒樽中常有酒 心的和谐,人与自然、朋友之间的和谐。
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素琴无弦而常调,短 “敬”源于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念,意指喝
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 茶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要有
非常精到,只求自适,心情愉悦。 恭敬之心。我们以茶待客时,叫“敬茶”,常用的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 话是“请用茶”,没有人会把茶杯往客人面前一墩说:
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 “喝茶 !”这就是恭敬之心。孔子说“仁爱”的第一
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 点就叫“恭则不侮”,你对别人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
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敬茶,其实是敬人,也是敬自己的心。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 “清”指茶叶的清雅。“茶秉天地至清之气”,
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 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你能看见草木氤氲化育,
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周作人先生写过一篇 能看见茶的魂魄在水中释放。茶的生长从来都不是
■文/挪威森林 《喝茶》的散文,“我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 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四季的风雨,经历了霜雾雹露,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 所以我们喝到的茶,是大自然孕育的精华。
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很喜欢《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光而不耀”。
好一个“十年尘梦”,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唯有 一个人的人格,要有内在的光泽,但不能太耀眼。
喝茶时心思才能宁静。 如果你的光芒到了刺眼的地步,不可逼视,这样的
茶很清雅,不是浓郁的东西。真正的茶玩味的 生命就太喧嚣了。如今的人们,大多外在锋芒毕露,
就是清和闲。泡绿茶,古人讲究“入座半瓯轻泛绿, 缺少了内心的澄澈,而茶吸收了天地至清之气,自
开缄数片浅含黄”,淡淡的几片叶子泡在水里,慢 能洗涤我们内心的凡尘污垢。古人说:“平生于物
慢地释放出茶香时,清浅的绿色好像沏进了一片阳 原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这一辈子,你可以得
光。在这样清浅的绿色里,你能听见山风,能感受 到些什么呢?很多东西都是不可带走的,但是山中
到山泉,一泡绿茶的前世今生都在清泉中被唤醒了。 一杯茶却是每个人都可以消受的。
这种写意之美,正是中国人对茶最迷恋之处。 一碗清茶人肚,把草木清新之气吸纳进自己的
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是一个整体,无法切割开来。 生命之中,让体内的浊气在茶中逐渐消解、宣泄,
也许你只需一盏茶、一壶酒,就能感受到所有的一切。 那些滋养出来的清新光芒,自然会让我们变得“光
走出国门,我们会发现整个亚洲文化也深受其影响, 而不耀”。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 比如日本茶道讲究四个字“和敬清寂”,与中国的
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茶道同脉同宗。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属于典雅
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起,这件寻常百姓家的茶
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吗 ?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
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即
便窗外满眼是都市的水泥丛林,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
进了草木之间。
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
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那么如何喝茶呢 ?《菜根谭》中说得好,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