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index
P. 4

镜像 The mirror 我与济宁高新区征文
16 17






Hometown black land




故乡的黑土地


■文/李庆平

我的故乡在美丽富饶的蓼河畔,那里有宽广的大
道,栉比的楼宇;旖旎的风光;高大的厂房;还
有那深情的父老乡亲和已老去的爹娘。这是一方
深情多情而又热情的黑土地。




这是一方深情的土地
我的故乡在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杨庄村。据史料记载,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往中原地区大移民时,祖先们拖家带
口,首望相助,背井离乡,从山西老鸹窝几经辗转才迁徙
于此。来我们这个村子最早的杨氏,当年他肩挑人扛,带
着几个儿女来到这里时,历经战乱和旱灾水灾,还是一片
黑土涝洼地,荒芜凄凉,远看白茫茫,近看水汪汪,到秋
后洪水退去,地皮上才勉强露出茅草秧。出于生计,一家
人在一个大土堌堆旁安家,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后来又
从滕县、嘉祥、汶上等地又陆续迁来邱姓、邬姓、李姓、
王姓、段姓、巩姓、范姓等在此开荒种地,筑台造屋,友
好相处,因杨氏迁来的最早,于是起名杨家庄,位于济宁
城东 10 余华里处。
清乾隆四十九年,泗河决口,当时济宁城东的珠羽乡
一带闹水灾,洪水冲毁了田园、道路和部分房屋。当时任


江西通判的邱氏回乡省亲,看到此 要爱国、爱家、爱乡邻。 2002 年夏天,天气特别热,但
情此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除个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2000 年 杨庄村捐款修路的现场人头攒动,
人捐款外,发动周围村庄的乡民捐 底,我的故乡由任城区划转至高 气氛更是热烈。“父老相亲,父老
款捐物,用一年多时间,先在村东 新区,当时,济宁高新区正处于起 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的最高处修建一处庙宇,希望护佑 步阶段,百业待兴。而杨庄村作为 彭丽媛的《父老乡亲》这首歌,是
乡亲们平安,一年到头香火不断, 1500 人的大村,又是济宁市著名的 深情的呼唤,是爱的奉献,把大家
后来乡民们又齐心协力,修通连接 屠宰专业村,因道路年久失修,村 的亲情、乡情、友情凝聚在一起,
南北村庄的道路,重新修整被洪水 内大街小巷的道路都已被轧毁,“晴 燃起了大家踊跃为集体公益事业献
冲毁的桥梁。连续十几年,杨庄村 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盼 爱心的热情。有人捐出 2 万元,
周边再没有闹水灾,乡亲们为纪念 修路,村里又没钱。为了减轻国家 有人拿出 1000 元,普通党员有的
邱氏带领乡亲们建庙修路架桥的义 负担,我们几个在外工作的同志多 出 500 元,也有拿 200 元的,没钱
举,专门在村头立一块高 1.6 米, 次与村干部商量,并找来当地一家 的干脆出义务工,每天在工地上劳
宽 80 公分的功德碑,将所有参与 知名建筑企业设计规划,借鉴老祖 动。众人拾柴火焰高,2002 年底,
捐款的乡亲名字刻在碑上。至今这 宗们的办法,动员各方力量捐钱捐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村共捐款
块功德碑仍屹立在村中,昭示后人: 物修路,改善出行条件。 45 万元,修起连通全村 8000 余米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