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index
P. 51
专题策划 Special subject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8 9
留住乡愁,让农村回归农村 在推动美丽乡村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
乡村最值得留恋的地方,莫过于留 建设过程中,全 发展。
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底蕴。在注重美 区上下以实际行 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各乡镇、街
丽外观打造的同时,更注重乡村内在之 动见证了一个个 道和社区按照这个目标扎实推进,村庄
美,修复着割舍不断的乡愁。突出打造 美丽乡村建设化 和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各村特色,“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蛹成蝶的缤纷过 目前,在高新区已建立起覆盖全区
“一村一韵”、“一村一故事”,展现 程。 5 个街道、172 个村居、25.9 万人口、
浓浓的乡土风韵。 255 平方公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
接庄街道办后铺村,23 届省运会田 作格局,形成了“户集、村收、街道清
径冠军解玉强为家乡代言,也传播着运 运”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做到了全辖
动健身之乐。前铺村,“嘉庆孝子”的 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双
故事,至今影响着前铺村人人“争当好 100%,彻底消灭了卫生死角,为积极改
媳妇、好婆婆、好儿子”。中辛村是从 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建设整洁秀美、
黄河水患之地来此定居,群众对“幸福” 宜居宜业的新城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倍加珍惜,命名便由此而来。“百年古槐” 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全区
和“御赐旗杆”是常营村妇孺皆知的佳话, 上下以实际行动见证了一个个美丽乡村
百年古槐讲述着 600 多年来常营村的变 建设化蛹成蝶的缤纷过程。
迁和发展。垞河村是千古绝唱“梁祝故
事”祝英台后人居住地,昭示着后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幸福追求。以“真”“香”
闻名的“袁庄香油”产自后袁村,诚信、
厚道的后袁人把“诚、信”当成做人做
事准则。前袁村的“石碾”,背后流传
着着“皇马褂”、十八盘石碾二十八盘
磨等的美丽元素。
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查找相关文 在济宁高新区,在几天的时间里,笔者先后走访了后岗村、 村西建设了一处约 600 平米的“百姓大
史资料,收集地方“名人”,发掘传统 西王因村、刘家村、前铺村、丁庄村、洸河新苑、舜泰园小区等 舞台”,安装健身器材、灯光、音响等
文化,对各村进行了文化塑造,重点打 数十个村庄和社区。这些村庄和社区环境卫生情况各不相同,以 设施,大大丰富了村民的娱乐文化生活。
造了垞河村的梁祝文化、常营村的中医 前有些村居和社区不仅脏乱,基础设施也较差,给环卫一体化工 笔者在这些进行整治的社区和乡村
药文化。 作出了不少难题。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否真的能让脏乱差的农村 里,看到的不仅是生活环境的大幅提升,
变干净?最初,很多人都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几年过去了, 更是生活习惯的转变、“精气神”的提
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在高新 这个“问号”逐渐变成了“感叹号”。 升;目睹的不仅是“吃住行”的改善,
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设备齐全; “以前村里又脏又乱,柴草垃圾就堆在路边上,现在好了, 更是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感受到建设
绕村而栽、围屋生长的苗木,成为农民 旮旮旯旯都跟公路上一样干净。你看我们村的健身广场多干净宽 美丽乡村城乡环卫一体工作不仅是一项
增收的新亮点;昔日淌着黑水的村中河 敞,不仅我们能健身,小孩子也有了玩的地方。” 在刘村里,和 为百姓谋福祉的工作,更是一项让老百
如今漾起碧波,成为农民休闲的好去 刘阿姨一样,村里的每一位村民都亲眼见证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给 姓更有尊严、更幸福生活的变革。
处…… 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许单看眼前的这些社区和村庄,我们无 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
法切实体会环境的变化之大。但是,只要稍稍翻看这些社区和村 高新区正在全面推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
庄整治前的资料图片,带来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 管理模式。2010 年 9 月,高新区开始推
舜泰园小区坑坑洼洼的路面,现在重新铺设沥青路面;居民 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按照“全
楼后的遍地垃圾,如今已经彻底清除,并配备了全新的垃圾箱、 覆盖、无缝隙、市场化运作、城乡一体
果皮箱;破旧的墙面统一进行了粉刷,小区内各种乱贴画的小广 化”的目标,实现辖区城乡环卫管理工
告也得到了全面的清除。 作一体化。正确看,务实办,高新区通
前埔村里泥泞难行的主干道,现在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进 过强化组织领导、市场化运作、常态化
村道路及主要街巷进行了乔灌结合的绿化;街巷墙体粉刷一新; 督导考核、确保资金保障等措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