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17年第3期【总第35期】
P. 45
专题策划 Special subject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4 5
才,主要是把人才作为发展要素进行配置,以人才“塔
2 月 20 日,济宁高新区召开 2017 年创新 尖”支撑引领产业“塔尖”,发展人力资源产业,更
发展大会,表彰奖励了 2016 年度 38 个“先进 高层次聚集人才,更大范围配置人才,推动人力资源
单位”、387 名“先进个人”、12 家“突出贡 引领力大幅增强,成为淮海经济区产业人才最富集的
献企业”、10 家“最具成长性企业”、8 名“杰 区域。关于智成文化,倡树“智慧引领成功”的理念,
出创新人才”、10 个“优秀创新团队”、10 家“突 倾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分层次布局各具特色
出贡献金融机构”、10 家“突出贡献单位”和 的众创空间,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区域创新辐射
4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并描绘出 2017 年经 力大幅增强,成为淮海经济区创新创业最容易的区域。
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将以建设有全国影响力 关于智理服务,主要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引领政府
的圣地智谷作为战略目标,争当全市创新发展 职能转型,一站式办理手续,全流程效能监察,塑造
先行者、深化改革排头兵。
高新特快、高新特好品牌,推动营商环境吸引力大幅
增强,成为淮海经济区行政服务最高效的区域。
2017 年是建设圣地智谷的第一年,高新区坚持以
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干在
实处”总要求,围绕“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圣地智谷”
总目标,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更加注重要
素配置和主体运作,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效能提升,
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和预期引导,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和
从“智”入手率先发力,走出一条济宁特色的 一线导向,着力建设一流园区、引进一流企业、营造
创新驱动之路 一流环境,把济宁最好标准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
2016 年在高新区发展历程可谓写下了浓墨重彩的 程,争当全市创新发展先行者、深化改革排头兵,全
一笔,荣获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经济指标、 力以赴夺取综合考核“两连冠”,2017 年营业总收入、
民生指标均列第一,高新区用实力证明了区域价值; 高新技术产值两项核心指标均要实现 10% 以上增长。
“6+7”产业集群茁壮成长,8 个产业区域领先优势
明显,高新区凭磁力加速了动能转换;13 个专业园区、
三大计划活力迸发,提升企业更多的获得感和群
12 个产业处、17 家区属公司等新主体竞相发力,新
众幸福感
签约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高新区用活力换取了发展 企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
空间;确立了一心三轴城市框架,拉开了再建一个科 根本源泉。济宁高新区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技新城的大幕,济宁复合中心雏形乍现,高新区以魅 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自 2015 年高新区陆续推出了
力叫响了圣地智谷;获批了国家检测检验示范区、国
家安全产业园等 142 张省级以上名片……
2017 年是济宁高新区建区 25 周年,处在深化改
革、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把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圣
地智谷作为战略目标,并从“智”入手,初步谋划在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库人才、智成文化、智理服
务五个方面率先发力,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济宁特色的
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关于智能制造,主要是树立产业
观点,构建产业发展生态,用新技术帮助产业发现需
求、创造需求,引领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全力培育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集
聚力大幅增强,成为淮海经济区产业投资最活跃的区
■本刊记者/李淼
域。关于智慧城市,主要是建设济宁复合中心,承担
更多城市创新功能,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让市民
切实感到宜居宜业,推动科技新城亲和力大幅增强,
成为淮海经济区人居环境最适宜的区域。关于智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