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廖河畔2018年总第51期
P. 33
The mirror 镜像
30 31
志愿者,街头最美丽的风景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市民孙先生指着杨家 活,为居民清理垃圾、消除脏乱差等。城市里的
河公园的一组红色宣传牌一字一句的教给自己的 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这些红色的身影,它们的活
2 岁的孙子。这道红色风景线正是以创建文明城 跃也让这座城市充满着勃勃生机。
为主题的城市景观标志,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短短的一条路,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用汗水
在高新区,无论在城区主要干道还是社区、 书写的创城小故事,正是这一个个的小故事,汇
农村的大街小巷,“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 聚成高新区的创城篇章。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
明、树新风”“文明出行”等公益广告占领了大 文明劝导员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创城的标志和
型宣传牌、户外围挡、灯箱、景观灯杆、主题公 形象代言人,每一条干净整洁的路,都含着他们
园、广场、户外显示屏等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借 的汗水和努力。每天活跃在创城一线的这些可爱
助精美的图片,核心价值观很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的志愿者们,是马路上最美的风景,他们为文明
也成为提升市容环境觉得点睛之笔。像市民张大 城市的全面建设带来了朝气。
爷所说的:“在高新区,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已 一个志愿者是一个文明阵地,一群志愿者就
经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还有谁不 是一片文明海洋,创城志愿者用奉献和爱心,引
被这种力量所感染?”,张大爷被这种力量震撼 领了风尚,传递了城市文明。
到了,他主动加入创建文明城的志愿者活动中来, 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中
通过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为城市做一点点贡献。 来。在社区、村落、交通主次干道都活跃着志愿
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这样的志愿者身 者的身影,他们的足迹踏遍高新区,将“学雷锋
影在济宁高新区各个路口十分普遍,肩系红袖章。 做好事”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事常态,在身
在上下班高峰期,志愿者们在劝导行人文明过马 体力行中传播着文明。
路;在街道小区里,志愿者们则走街串巷地寻找 细数创城以来的每一个小小的改变,无不关
处处“小花园”,生活更宜居 着各种不文明现象,向小区居民宣传文明城市创 乎民生、惠及民生,正是从这些小细节中,老百
建的工作;还有的志愿者则主动挑起了脏活、累 姓感受到了大幸福。
三年前,任丽丽跟随老公从聊城搬到济宁, 地维护这座城市;路口几乎见不到闯红灯的了,
并在高新区金色兰庭买了房子。“现在特别庆幸 即使很宽的马路,逆行的也少多了;市民之间的
来了这儿,尤其这两年真是看着高新区宛如化茧 热心相助也让任丽丽感到暖暖的。
成蝶一般”。任丽丽坦言。 “高新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感觉好多小区和
但刚过来时,高新区在任丽丽眼里可没那么 街头都跟小花园似的,到处鸟语花香,每天在这
可爱。“我当时的感觉就是,高新区有点乱,有 么美好的环境里,我觉得特幸福。”除此之外,
的街边标识不是特明确,加上行人过马路绿灯还 小区楼道里乱堆乱放的现象也几乎绝迹了,“以
没亮就乌泱一下走过去,很多时候我都是懵的。 前家家门口纸箱子、自行车放的啥都有,现在‘一
还有路边小广告、随手扔垃圾的也不少,就觉得 马平川’啊”!
这儿更像个城乡结合部,闹腾。” 在任丽丽和老公看来,这几年做得最正确的
但一切都随着创城的推进而发生着变化。现 选择就是在高新区安了家,“这不仅是我的家,
在再上街,任丽丽曾经无比厌烦的“牛皮癣”广 你的家,更是大家的家,创城不仅让这座城市变
告几乎不见踪影,路边的鲜花、绿植以及规范分 得更好,也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越来越文明,我
布的垃圾桶营造的优美环境也让市民们更加自觉 相信未来的高新区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