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医疗健康>健康科普
索引号: 11370800004234373RC/2023-03288 发布机构: 发展软环境保障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健康科普
成文日期: 2023-11-21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孩子“能吃是福”?警惕儿童肥胖!

发布时间:2023-11-21 13:18:55 点击次数: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胖一点没事儿家有小胖,福气多多胖一点,底子优,营养多,长得更好。看着自己的孩子又白又胖,心里开心的不得了。但你知道吗?这些认知,通通错误!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学说认为,儿童早期营养失调和不良的养育环境造成的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到孩子当下的体格发育和脑发育,而且可能长期作用到成年后,甚至一生的健康。

 

01、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1.性发育异常

无论男女,其性早熟与机体的脂肪含量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小胖男孩容易出现乳房女性化,女孩胖,性早熟,月经提前来。

发育提前、性早熟(男孩9岁前、女孩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

雄激素分泌过多、逐步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

2.影响身高增长

体重影响性早熟,继而导致骨龄提前,每提前1年身高损失5厘米。

骨关节负重过大,造成损伤,特别是膝关节,同时日常运动锻炼的种类及内容选择也受到一定限制。

过多脂肪堆积持续消耗维生素D ,导致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

3.糖尿病

研究表明,儿童肥胖与成人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呈正相关。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

4.儿童高血压

肥胖儿童身体体积增大,使代谢总量及身体耗氧量增加,这就使心脏负担加重,血压随之上升。多项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使其血压升高,而且会持续到成年甚至老年,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压水平显著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高血压风险越大,儿童肥胖6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5倍。

另外,88%小胖在成长过程中及成年后有极大可能会继续肥胖。

影响原因在于,从小就存在肥胖问题的小胖,容易出现自卑感、自尊心差、情绪焦虑甚至抑郁等,也会更加缺乏减重的信念,或许会认为体重是天生遗传的,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肥胖体型没有瘦下来,大概率会一辈子都这样,非常缺乏减重信心。

其次,部分小胖在儿童时期,已经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偏好高油高盐高热量糖分重的食物,每日摄入能量远远超过日常基础代谢,造成营养过剩脂肪堆积及缺乏部分营养素。继发,造成超重的身体、笨拙的活动、肥胖的自卑,越发不爱运动,不想运动,不能运动,减重之路也愈发变得艰难。

02、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肥胖?

一张图教你如何判断,快来看看吧!

 

还有一个指标:腰臀比,如下图

 

03、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第一,养成科学的饮食行为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早餐一定要吃且要吃好,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油炸食物、高能量零食和西式快餐,少喝含糖饮料、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减少方便食品和外卖食品的摄入。

第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做户外活动,减少静坐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和体育锻炼的频率,从而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保持体重处于正常水平。

第三,养成健康睡眠行为与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习惯。0~3月龄每天推荐睡眠时长为13~18小时,4~11月龄为12~16 小时,1-2岁为11~14小时,3-5岁为10~13小时,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

第四,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

家长要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典范,引导、支持、鼓励和陪伴儿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家长与儿童共同运动,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

第五,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儿童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超重,应在医生指导下尽快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如果评估为肥胖,应及时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

 

小贴士:如何合理饮食控制儿童体重呢?

1.食物品种多分量小,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保证食物多样,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选择小份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全谷物、鱼禽、蛋类、瘦肉及奶制品;控制能量摄入,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

2.合理选择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吃好正餐,适量选择零食,控制每天总能量摄入;合理选择蔬菜水果、奶制品、坚果等零食,限制高能量密度、高糖、高盐、高脂肪零食的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首选白水,少量多次。

3.规律进餐,每天吃早餐;多在家就餐,少在外就餐。在保证儿童每天总能量摄入适宜的基础上,规律进餐、适当加餐;每天吃早餐且保证早餐食物多样;多在家就餐,少在外就餐,少吃高脂肪、高能量的西式快餐。

4.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就餐时尽量不看视频。营造健康的就餐氛围;专注就餐;吃饭时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

 

 


来源: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