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800004234373RQ/2024-01859 | 发布机构: | 城乡统筹发展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重要政策及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4-07-09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夏玉米播种以来,我区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近期强降雨造成局部地区发生渍涝,旱涝急转导致全区玉米苗情复杂、长势不一,给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当前,夏玉米正陆续进入拔节期或小喇叭口期。为加快调优玉米群体结构和质量,夯实抗逆丰产基础,夏玉米中后期管理应以“促控结合、防灾减灾、统防统治、减损收获”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落实关键技术,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一、促控结合,提高群体质量
因旱晚播或受涝弱苗地块,应以促为主,及时借墒追施速效氮肥,可亩施尿素10公斤,或用无人机喷施1%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促弱转壮;大喇叭口期至花粒期正常追肥。适期播种出苗的地块正陆续进入拔节到小喇叭口期,应适时进行化控防倒,酌情追施尿素。化控最佳时间为6~8片展开叶期,可选择矮壮素、乙烯利、胺鲜酯、胺鲜酯·乙烯利、胺鲜酯·甲哌鎓等化控剂,如一次化控不理想,应在9~11片展开叶期再化控一遍,于晴朗无风的早晨或下午四点以后采用无人机或喷杆喷雾机均匀喷施玉米上部叶片。采用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地块,群体密度较大,务必在拔节到小喇叭口期间进行化控。大喇叭口期前后是玉米需肥关键时期,应按计划及时开沟追肥,以追施速效氮肥为主,占全生育期需氮量50%左右;在此基础上,后期应追施花粒肥,追施总氮量20%左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有条件的用无人机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1%~2%的尿素,防止叶片早衰,延长灌浆期,增加粒重。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地块,应在化控后5~7天、大喇叭口期、吐丝授粉期、乳熟期分次进行滴灌冲肥,亩追施纯氮11~13公斤。蜡熟期如天气干旱,可再进行1次滴灌补水,以延长叶片功能期。
二、防灾减灾,降低因灾损失
及时制定各种灾害应对预案,做好应急救灾物资装备储备,重点预防高温干旱、强降雨涝害和倒伏。若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及时采用管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增湿降温,有条件的可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方式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中后期强降雨易造成渍涝和倒伏,务必提前疏通沟渠,备好机械和排水设备,遇涝及时排水,酌情补追尿素或者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保障养分供给。后期遇强风致倒伏地块,应因地因情施策,少量倒伏可及时清理茎折植株、降低产量损失,严重倒伏的可及早收获作青贮饲料、减少损失。
三、统防统治,防控病虫减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中后期病虫害监测预警,统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前期因干旱和降雨未开展化学除草的地块,应抓紧进行化学除草;重点防控玉米南方锈病、褐斑病、顶腐病和叶斑病等病害,可喷施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药剂;防控草地贪夜蛾、三代粘虫、玉米螟等害虫,可喷施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等药剂;建议大喇叭口期和花粒期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合理设置飞行高度和速度,规划好施药飞行线路,不漏喷、重喷,必要时添加沉降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一防双减多促”。鼓励利用灯光和性诱剂诱杀成虫、中后期释放赤眼蜂控制虫害。
四、减损收获,实现丰产丰收
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抓好适期收获和机收减损工作,实现颗粒归仓、丰收到手。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量晚收保障玉米籽粒成熟度,一般大田应在10月1日~5日收获,高产地块应在10月10日~15日收获。加强农机手培训,采用高性能收获机规范作业,降低收获、运输、烘干、仓储等环节损失。收获期如遇持续降雨,应在降水前抓紧抢收,并组织有装配烘干设备的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烘干服务,尽可能减少损失,实现丰产丰收。
济宁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