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16年第4期【总第26期】
P. 23
社区视角 Community view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18 19
在接庄街道前袁村有一盘百年石碾,传 文化景观进行的专项治理和提升,改善村民生 通过对硬件设施和
说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豪绅姜氏的女儿嫁到 活环境。为彻底改变村庄内存在的“臭水沟”、 文化民俗打造特色
泗河对岸的张庄,姜家的女儿回娘家要过河, “垃圾坑”,接庄街道投资 72 万元,完成了常营、 和精品,使乡村环
境治理提档升级,
摆渡的船工知道姜家是大财主,便向她提出 垞河、前铺 3 个村的坑塘改造工作,清理垃圾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多要钱。后来姜家知道后,就宣称要在泗河 淤泥 2146.67 方,栽植绿化树木 360 棵,植被
上建一座姜家桥,并说要论斤买石头,就有 28000 平方米,把村庄内存在的“臭水沟”变成
很多人把石头拉来卸在泗河两岸,后来桥建 了休闲娱乐的小公园,美化了环境,完善了村
好了,剩下的石头在村里建了十八盘石碾和 庄配套。同时,接庄街道投资 270 万元,完成
二十八盘磨,这是仅存的一盘石碾,距今已 了 7 处集休闲、健身、宣传、文化于一体的文
有 350 多年的历史。 化广场,高标准配套建设水冲式厕所、生态厕所、
百年的古槐、古碾成为接庄乡村风貌的 防腐木亭。文化广场上统一安装了灯光、音响等
记忆符号,寄托着接庄人的恋乡情结,除了 设施设备,群众自发组织了广场舞团队,每到
保护、修复,接庄街道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还 傍晚一片乐意融融的景象。此外,接庄街道对 7
注重因地制宜,使景观设计与乡村风貌相融 个村庄的道路、排水系统、绿化进行改造提升,
合,并且依据村民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改造。 并且为村庄设计了景观形象小品、文化展示墙
一片空闲地,一道竹篱笆,利用房前屋后空 等。
闲地种植瓜果蔬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村 通过对硬件设施和文化民俗打造特色和精
民又吃上亲手种植的放心菜,还展现着浓浓 品,使乡村环境治理提档升级,农村面貌焕然
的乡土风情,留住了田园风光。 一新。整洁的庭院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精致
的景观小品点缀在广场巷道,水清岸净的休闲
五景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公园妆点着村庄,从接庄街道的美丽乡村中领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接庄街道一直是 略现代农村风光之美。
全市的排头兵。2015 年,接庄街道在全市 13
个县市区、154 个乡镇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顺
垞河村是千古绝唱“梁祝故事”祝英台后人居 在接庄街道的常营村有一棵 600 多年的古 利争取到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连片治理项目政
住地,昭示着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幸福追求。 槐,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相传这棵槐树是 策支持,并于今年 4 月份顺利通过试点项目
后铺村是23届省运会田径冠军解玉强的家乡, 本村常氏于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地时,带 验收,在全市参与项目验收的 3 个街道中,
传播正能量和运动健身之乐。中辛村是从黄河 来槐树苗栽植于院内,精心养护保存至今。几 接庄街道以 96 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全市第一
水患之地来此定居,群众对“幸福”倍加珍惜。 百年来,这棵古槐像一位长者,见证着时代的 名。
袁村以“真”“香”著称的“袁庄香油”而闻 更替和文明的变迁,在移民的心里总有山西洪 接庄街道“乡村连片治理”制定了“产
名,后袁人也把“诚、信”当成做人做事准则。 洞大槐树,世代居住这里的人们相信古槐寓意 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在这片深厚的热土上,街庄街道迈出了激 祥和,把人们庇护。 的建设目标,实施了硬化升级、绿化提升、
情与活力的铿锵步履,将挖掘优秀文化内涵与 设施配套、综合整治、乡土风情、文化挖掘
农村治理开发相结合,融合古韵与新风,实现 六大工程,对前铺、后铺、中辛、常营、垞河、
了“破茧成蝶”的升华与再造,展开了接庄的 前袁和后袁 7 个村开展连片治理。
新画卷。 接庄街道的前埔村景色秀丽,精心设计
的景观小品贯穿于整个村庄,翠竹环绕着白
一村一韵,“接庄记忆”里品味乡愁 墙灰瓦,古朴的木质凉亭点缀在绿丛间,休
一道竹篱笆、一棵老槐树、一处娘娘庙、 闲广场上安装了各式的健身器材。经过接庄
一盘古蹍石、一味千里香、一曲孝忠传、一祉 街道的乡村连片治理,前埔村等 7 个村庄的
幸福地……一处处优美景观呈现在眼前。乡村 环境进行全面升级,设施提升了,环境美丽了,
最值得留恋的地方,莫过于留在人们心灵深处 村民生活更加舒心。
的记忆符号。接庄街道通过打造“一村一韵” 在环境改造上,接庄街道实施“五景工
的乡村田园符号,修复着割舍不断的乡愁。 程”,对村庄的绿化、设施、广场、坑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