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16年第4期【总第26期】
P. 24

面孔 CharacterLiving area
生活圈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20 2121
20








从部队转业至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算下来,董蕊与身
上的这身警服已经朝夕相处了十个年头。当初关爱桥下一声声“董
妈妈”,董蕊一下就被叫了 7 年,去年 11 月份,董蕊离开关爱桥,
担任起了高新区交警大队凯赛中队的中队长,面对中队里大大小小
的工作事务,这位女中队长将巡逻、查处一肩挑,工作的担子更重了。
■文/孟杰 摄影/李岩松









换了新岗位,工作更“复杂”了
连续一个月的持续加班让眼前仍旧在忙碌的董蕊看上去稍有疲惫,从早晨坐到
办公桌前,董蕊就一直在通过电话下发《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几百个车主
的车辆信息需要去一一查询和核对,有逾期未检验、违法信息未处理的车辆,还需
要再一次打电话通知。已经讲了一上午电话的董蕊,本来就些沙哑的嗓子说起话来
更加费劲了。
“这个牌子的枇杷糖非常管用。”将手头已经整理完的电话打完,董蕊抽空从
抽屉里拿出来一个小小的圆形盒子,盒子内的一半空间放着几颗圆形糖果。董蕊特
别推荐,说这个牌子的枇杷糖对滋润嗓子非常有效,枇杷糖已经成为自己几年来的
日常必备品了,无论是室内办公还是外出出警,董蕊都不会忘记放几颗在包里。
助学岗后,董蕊一直将这个微信群保留着,想孩子们的时候就打开群聊,通过家长来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变化。
在新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半年,新的工作用董蕊自己的话说是“更加复杂”了。“以
穿上这身衣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前面对的多是孩子,现在是形形色色的成年人”。虽然更加耗费精力,但对于手头
除了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女交警,董蕊还是一对 6 岁双胞胎男孩的妈妈。在别的孩子早晨带着起床气哭闹着找妈
上的工作,董蕊早已经驾轻就熟。近期济宁市正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
妈时,董蕊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关爱桥助学岗时如此,在凯赛中队亦如此。6 岁的两个儿子早已经习惯了睁
落在董蕊带领的凯赛中队上的工作就是查处中队辖区内的违法车辆,维持健康有序
开眼妈妈已经出门,睡觉前妈妈还没回来的日子。“住在一个屋檐下,却见不到面。”是董蕊对自己和儿子关系的笑称。
的交通环境。渣土车、大货车闯禁区和酒驾都是中队的查处和治理重点,作为中队
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个儿子一出生就全由姥姥和姥爷照顾,好在孩子小时候就习惯了妈妈不在家的日子,稍稍长
长,无论是夜间的突击查处,还是早间的综合整治,这位女民警都会化身“汉子”,
大后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粘着妈妈。“小的时
同队友们奋战在第一线,最晚的一次一直加班到凌晨三点。
候就向孩子灌输爸爸妈妈是警察,工作忙的思想,
叫声“董妈妈”,心头就多份责任
所以现在孩子们都不会主动找妈妈,还会特别自
在担任高新区交警大队凯赛中队中队长之前,董蕊一直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
豪地说爸爸妈妈是去抓坏人了。”董蕊说,家里
助学岗工作,每天早中晚,董蕊都会早早等待在关爱桥下,从马路一边牵起一双双
从孩子到老人,对自己的工作都非常的支持,孩
稚嫩的小手,将孩子们平安护送到学校门口。每天,孩子们看到她,都会亲切地叫
子长这么大自己没有带他们出过一次远门,平时
一声“董妈妈”。董蕊算了一下,自己带过的孩子已经有 8 届,最早的那一批孩子
的生活和学习也都完全由姥姥和姥爷负责,自己
今年都要参加高考了。
几乎没在孩子身上操过一点心。对于是否会因为
董蕊离开时,附属小学三个年级加起来得有 3000 多名学生,每天的朝夕相处,
工作而缺席孩子的成长而感到遗憾,董蕊的回答
这 3000 多名学生的名字董蕊总能叫出个大概。“谁哪天没来,哪天迟到,我心里都
是否定的。
有数。”因为对学校和周边环境比较熟悉,哪家家长要推迟接孩子,都会给“小董老师”
“既然穿上了这身衣服,选择了这份职业,
打个电话,董蕊还一直是孩子们晚归的“避风港”和家长们了解学校信息的“告示牌”。
当初就应该做好了心理准备,不会有遗憾和后悔。”
在助学岗呆了 7 年,董蕊收获的不仅有孩子的爱戴,还有家长的信任。
对于陪伴时间的缺失,董蕊一般会选择在物质上
“在那里呆了 7 年,离开时很舍不得这些孩子。”被叫了 7 年的“董妈妈”,
对两个孩子做一些补偿。“过生日的时候会买玩
离开助学岗时,董蕊心头是万般的不舍。为了方便联系孩子和家长,在助学岗工作
具和蛋糕。”每年在儿子过生日的特殊日子里,
期间,董蕊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内按照分组标记了各个年级孩子的家长,离开
董蕊也会抽时间回家陪两个儿子好好吃顿饭。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