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index
P. 16
镜像 The mirror 我与济宁高新区征文
24 25
下,我拿起来笔,找到了“以笔为锄” 中国梦的精神是相通的,即“生活在我
的生活方向,从替人校对文稿开始,逐 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
渐过渡到自己创作,济宁崇文厚德,包 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
容四海的城市精神给了新手很多出彩的 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
机会。就这样,来济宁四年,我由最初 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大学毕业后
的迷茫逐渐变得清晰,由开始的孤身一 的第一个单位里,我清楚地看到,在济
人变得朋友众多,日子也慢慢变得滋润 宁这片热土上,中国梦如春风化雨一样,
起来。工厂是个小社会,在这里我体会 洒遍了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每一个人的
到了劳动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劳动之美。 心灵。
因为写作,后来的我有机会曾供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济宁这片
于济宁某街道办,还是从事“以笔为锄” 热土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彩的机
的劳动,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同 会。放眼当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最
事。在工作上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这 大的实干莫过于劳动,无论是流水线上
些是在别处学不到的,也让我倍加珍视。 的我,还是“以笔为锄”的我,都是信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们身上积极 奉这个道理。在济宁,实
奋发的精神面貌,虽然大家都是在从事 现梦想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基层的工作,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 劳动作为实现梦想的必要
梦想,相信劳动的力量会让自己有出彩 过程,更是给人以美的享
“农民用锄头在大地上写下一行行的诗篇”,路遥在《人生》 的机会。个人的梦想是一个城市的梦想 受。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
中借助主人公高加林之口,用绝妙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农村 的缩影,在这里他们相信通过脚踏实地 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充
生活的赞美。正如余华所表达的一样,劳动是美丽的。她是 的劳动,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 实与进步,可以看到自己
实现梦想的金钥匙,是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每个人要实现 身的价值。而不是通过拉关系等看似捷 一步步走向理想的殿堂。
自己的梦想,都必须付出劳动,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讲, 径的歪门邪道去获得那些不属于自己的 当我们每一个劳动者
要实现梦想,更需要千千万万人脚踏实地的劳动。
东西。这种精神面貌,一定程度上也体 都能发现并享受劳动之美
现了一个单位,甚至是一个城市的精神 的时候,撒播在济宁这片
■文/吴海燕
面貌。 热土上的中国梦,便会生
这种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 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反观余华这句经典语录,我们会发现,其 历背后,都留下了一串串逐梦的痕迹。
实文字工作者也未尝不是以笔为锄,耕耘在各 记得当时从火车到路灯,城市的一切都让
自所在的领域中。笔沙沙地写过、或者键盘嗒 我大开眼界,但欢喜过后还是要面对现实的生
嗒地敲过,那一行行整齐秀美的文字,就像一 活。生活费是老家的父母凑齐的,我不忍心让
粒粒种子种在平整的土地上,等候着阳光雨露 年迈的父母再为此操劳,但济宁此时对于我来
的滋润,最终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讲还是如此陌生,一时间迷茫和失落取代了刚
几年前从大别山深处来到齐鲁大地济宁, 来时的兴奋。不久这里的老乡发现了我的问题,
来到英雄的故乡,没想到几年之后,我深深地 结合我的实际对我进行指导,教会我如何面对 当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发现并享
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并成为其中一员。济宁是 困难,终于,我在济宁高新区找到了一份做流 受劳动之美的时候,撒播在济宁这片
鲁南名郡,更是播撒中国梦的热土,作为一个 水线的工作。 热土上的中国梦,便会生根发芽,结
劳动者,能在这里播撒希望的种子,无疑是一 流水线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在济宁,
件幸福的事情。我虽然是在济宁打工,靠着写作, 工友们对我都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出累累硕果。
成为了“以笔为锄”的劳动者,这些普通的经 一年的流水线生活,在济宁美丽的风光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