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index
P. 53
文苑 Literature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50 51
■文/李木生
作者简介 : 地中的惟一的一棵树,这个直也就显得尤为
1952 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1968 年当兵,1983 年 突出。一种拔地而起的感觉,好似神人突然
转业到山东一家报社当副刊编辑。七十年代从事诗 射出的一支箭。这块洼地上,就它自己,风
歌创作,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散文写作。已出 来一树挡,雪来一树担,没有一点树多势众
版诗集《翠谷》散文集《午夜的阳光》( 百花文艺出 的优势。真不知道它是如何能够保持着自己
版 )、《乔木森森》、传记《布衣孔子》《人味孔子》、 的正与直,为了保持这不屈不挠的正直又做
《孔子传》、《布衣孔子台湾版》、《论语今译》。 出了怎样的努力。真想知道,正直的大树是
已经出版与发表诗歌 200 余首、散文作品 150 万字。 苦多还是甜多,拟或不管苦甜,只是正直在
天地间?于是,钦佩之意顿起,就想,人是
很难做到这样正直的,特别是一生中都这样
正直更为难。想想,当压迫来了,或利害牵着,
真正能够坚定地保持着人的正直与磊落的,
真是少而又少。检讨自己,并没有完全做到。
这是一棵长在低处的高树。 今天就与这棵树约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比
动笔之前,虽然已经是夜里十点半了, 比谁更正而直。
我还是忍不住走出家门,走过草地间的小路, 三十多米高的树身上,淌着规律而又流
来到这棵树的跟前,使劲地仰起头,直到看 韵生动的竖的纹络,每一道一米上下,指半
见它的头,然后告诉它:我得写写你。 深浅,两指来宽,手掌抚摸,质感极强。它
来到美国的第一天傍晚,我就从二楼的 的树枝直到二十米以上才开始长出,而且疏
后晾台上看见过它,与我跟前的几棵参天大 朗有致,简明扼要,益发显出着树的高挺与
树相比,显得有些单薄,不大起眼的。只是 笔直。它的高大与挺直,还有它的独立不倚, 招摇自得。
它的直在我们初识的那一刻却也留下了些印 在于它的根。那是怎样的根啊,几乎是等距 才见它时,不多的枝条都干着,虽刚直
影。也许是我对“不起眼”的事物人物不敢 离的四组根,朝向四个方向勇敢地进发,每 却有点儿生硬。才一个多月,每一根枝条都
怠慢惯了,当时也就留心地记得有时间近前 一个方向都有十几米虬结的根半裸于草丛 长满着新叶,嫩黄翠绿的样子,刚直里也就
再去看看它。 间,犹如四队勇往直前的士兵。 逸出着俊秀。有时仔细看它的叶在风中欢喜
走到近前,真没有让我失望:其实是一 望着它,有时会有莫名的歉疚,仔细寻 颤抖的样子,会以为是阳光的跳舞。那天,
棵又直又高又粗的大树。我还是不知道树的 思,是虽没有怠慢,却有着忽视在。再往深 看着高空里叶子的欢喜与颤动,便顾不上刚
品种与名号,也因为它再一次发愿,来生一 处寻找原因,则是被它所处的低洼的地势所 下过雨的草地上的湿与潮,情不自禁地仰面
定当个植物学家。记得当时夫人还调侃地说 , 迷惑,便将高大误作单薄。其实,它是比高 朝天躺在它的脚下,举起了相机。
那我就研究昆虫与鸟类,天不亮就叫小鸟起 处的那些大树们都大都高都直,更遑论高处 今夜去看它,远处的灯光,将它颀长硕
来聒你。 的杂树了。想想世间的事情,多少民间的“高 直的身影投在草地上,虽然一道两米高的荆
真是直,直得有点夸张的感觉,就是用 树”“大树”“直树”,被埋没被屈待甚至 丛将它的影子折弯,可它高大正直的身躯并
尺子量好再用机械做出,也不过如此了。直 被杀伐?而不得要领的杂树、歪巴子树、甚 不为影子的折弯所惑,只在黑暗里几乎与天
不要紧,直树多了,可它是在一片空旷的洼 至荆棘们,却因处于高地而占尽天时地利、 相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