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7年第1期【总第33期】
P. 15
镜像 The mirror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12 13
高新人
我出生在济宁高新区的一个农
村,20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望
无际的田野,远近横亘着一些
破旧的村庄:土坯墙、泥瓦房、
坑坑洼洼的土路……那时,我
常常想,我的家乡何时才能从
落后的乡村变成现代化的城市、
旧貌换新颜?
工程机械及纺织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食品、 道上,走海川路可以到产学研基地、济宁软件园、孔子
现代化科技新城崛起 电子信息及光电、纺织服装及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成为改 国际学校,走瑞园路可以到高新区体育馆、科技馆、图
直到 1992 年,济宁高新区成立了,自第一批 革开放的先行区、新型产业的聚集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 书馆,走康泰路可以到济宁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再
创业者在这里奠下第一块基石起,高新区就欣然踏 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园区的样板区和社会民生的示范 沿着崇文大道一路向西,通过洸府河大桥便到达繁华热
上了向现代化进军的征程,我多么期盼能亲自参加 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高新区前列,综合投资环境评 闹的市区……一个四通八达的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已然
这场改变家乡风貌的战役,我多渴望把自己的青春 价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高新区形成。
和热血奉献给我深爱的故土。 不论是奔驰在一马平川的交通主干道,还是行驶在
2003 年,我从山东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 大交通铺就幸福路 干净平整的乡村道路,高新区交通出行的大变化随处可
名文化工作者,我想用手中的笔宣扬高新区发展的 众所周知,20 多年前的高新区主干道只有吴泰闸路、 见。“水泥马路到我家,阴天下雨再不怕。”走进高新
主旋律、记录下高新区成长的点滴。 327 国道,高新区仅下辖一个洸河办事处,2000 年 8 月, 区每一个村落,随处可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像蜘蛛网
从一片农田里缔造起了一个现代化科技新城, 经省政府批准将柳行镇成建制划入高新区。后来,兖州市 一样,把各家各户连接在一起。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与
20 年,让济宁高新区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的黄屯、王因镇及任城区的接庄镇相继划入济宁高新区, 整齐的民房相得益彰。作为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
20 年的沧桑巨变,高新区基础建设、配套设施、 形成了今天 5 个街道办、172 个村居的战略格局。济邹路、 一个缩影,高新区 5 个街道办的乡村高标准完成了路基
交通条件一步一步走向完善,飞速的发展、巨大的 诗仙路、洸河路、327 国道纵贯东西。东外环、同济路、 修整、街巷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实现了村里主干道
潜力、良好的环境、优秀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青睐, 海川路横贯南北,挺起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龙骨。 户户都通硬化路的目标,完成了村路从低洼不平、下雨
竞相来这里兴业、投资。目前,在区内投资的世界 如今,崇文大道的道路两旁热闹繁华,景观错落,美 天泥泞不堪的土路到崭新的水泥路的蜕变,村容村貌也
500 强企业达 15 家,工业企业 1000 多家,形成以 景如画。崇文大道作为高新区的一条主干道,在这条主干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