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17年第1期【总第33期】
P. 51
文苑 Literature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48 49
故乡的记忆 ——乡里俗
■图文/王世会
抬嫁妆
乡村的姑娘出嫁,中等家庭经济条件的,必须配送橱、柜、椅、盆架、梳妆台等,甚至小凳子也会做上
拜天地 四个一块陪送过去。婆家人看到这些嫁妆,会十分高看新进门的儿媳妇,这些老式的木家具还真耐用,一辈
乡村的婚嫁仪式,简朴而热闹,新郎家的院子里,放一个八仙桌,桌子放一斗粮食,粮食上放一杆秤, 子要是不坏,还可传给自己的儿孙。
一把香,另放象征四季的四个碗,里面放上花生、豆、麦、高粱等物。在鼓乐声中,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儿歌曰:枣木橱,槐木柜,开开合合用一辈。梨花椅,榆木椅,摔摔打打真耐用。香椿木,做成床,拉
然后小夫妻互拜,便将新娘子推推搡搡的拥进了洞房,揭开盖头,看新娘的便评头论足一番,新娘子只是扭 扯个孩子探花郎。
扭捏捏,低头不语。吃饭时,新娘子吃得很少,一为害羞,二为少去厕所。
儿歌曰:新媳妇,各晃头,看见公公磕个头,遇见婆婆点个头,碰见新郎低个头,端来白馍摇个头,送
来猪肉不抬头,进屋揭了红盖头,脸对墙角扭着头,问问啥时候抬起头,待到天黑五更头。
嫁姑娘
新媳妇从喜车上下来,不许脚沾地,而是坐在椅子上,由力气大的嫂子或婶子抬到院子里拜堂,如果再
讲究,从大车到院门口,还铺上红的地毯。乡村娶媳妇,是全村人的喜事,家家都要尽量帮忙,本家的长辈
套喜被 还要随礼,参与吃喜酒。
秋末时分,正是套棉被的好时节,尤其为女儿准备嫁妆,更是非其时不可。另外,还要讲究被的三新: 儿歌曰:新媳妇,分量重,大嫂二嫂抬不动;新媳妇,脸红红,香粉胭脂抹一层;新媳妇,辫子长,甩
新里、新表、新棉花,还讲究套被子的人选,非得有儿、有女,干净利索的大娘婶子才有作嫁妆被的资格。 甩搭搭腚垂旁;新媳妇,模样好,羞羞答答吃半饱;新媳妇,腿怪粗,腰下挂着俩肥猪;新媳妇,模样丑,
儿歌曰:二姐出嫁,忙坏娘家,花被十床,新表新穰,褥子十铺,又大又厚,二姐喜欢,脸像牡丹,想 捂着盖头不撒手;丑媳妇,俊媳妇,能过日子就是好媳妇。
想婆家,脸就红啦,想想娘家,脸又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