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家在科技新城2018年总第1期
P. 37
34 35
҂ອ֔ض
文明新风拂面来
冬日的明媚阳光,照得人身上暖洋洋。走进高新区 做了不少记录。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就想办一个书画
柳行街道小屯村的一条小巷子,抬头便看见一户人家门 展览室,把共产党的好政策向更多的村民宣传讲解,让
口张贴着“书法美术展览室”的简易条幅,格外醒目。 大家知党恩,念党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编辑 / 褚思雨
这里便是小屯村村民王化芝的家。他今年 77 岁,为了办 王化芝和老伴专门收拾了一间屋子作展厅,屋子并
起展览室,他每天坚持写写画画,记录下党的好政策, 不大,大约二十几平,但屋内布置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
画出祖国的新面貌。“我画得不专业,写得也不好。之 墙上挂满了书画,主题全是围绕着歌颂党,歌颂祖国,
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表达一份感激之情。”王化芝常 歌颂社会主义及优良的革命传统,孝敬父母报效国家……
常对前来家里观展的村民们这样说。 展厅里直白朴实的对联和并不专业的绘画虽谈不上美感,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潮 钦佩他,信任他。邻居邢大娘说:“孙书记这样做,可
王化芝十二岁的时候便父母双亡,独自一人跟着叔 但字里行间却全是王化芝老人真情流露,他用最朴实的
流”,推行移风易俗,关系着农村的社会风气和发展稳 是在我们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大家都得跟着书记学!”
叔闯荡,为生存奔波。1962 年,王化芝曾因关节炎病, 语言表达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抒发对党的感恩
定。接庄街道以“文明节俭、丧事简办、破除陋习”为 2015 年接庄东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移风易
被济南军区后勤部动员回乡生产。回到家乡的王化 之情。“每天我都要写两个小时。这屋子的对联、
宗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坚决遏制婚丧 俗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会长任传波说:“原来
芝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窘困不堪。 绘画都是我有感而发,自己创作的,都是真情
嫁娶大操大办,破除陈规陋习,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 办红白喜事没统一要求,各家根据自家的情况办,有钱
那时候,小屯村两委和街道的领导接济救助 实感。”
事简办,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的办得风光,没钱的借钱也得办。七大碗八大碟,一桌
犹如雪中送炭,让王化芝有了生活下去的动 几位村民从屋内走出,观展牵出来的
殡期3天,不摆放花圈,没有大型扎纸,统一制作“孝 酒席就得三四百元,过个事就得四五天,花销要好几万。”
力。“能活到现在这个年纪,搁在那时想都 话题,成为他们谈论的内容。今年 70 岁的
服”的轮流使用 , 播放哀乐代替鼓乐班子 , 路祭不再前 自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里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
不敢想。”1965 年的时候,王化芝为了感谢 赵运晨说:“我和他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平
请后谢……一个月前,接庄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庆刚的母 浪费,婚丧嫁娶都有统一规定。理事会还给各家各户发
政府的帮助,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在村里当 时没事总要来展厅走走看看,听老王讲解党
亲出殡,一切流程从简。这是接庄东村推行移风易俗工 放“明白纸”,对操办红白喜事的群众提前告知办事标
起了乡村医生,给邻里百姓看病治病。行医 43 年, 的新政策。他办这个展览室丰富了我们村里人的
作以来,首例自觉响应简办规定的丧事,为全村树立了 准、规模、范围等事项,引导群众节约办事。同时,为
关节炎病越发严重,双腿行动也越来越不利索,乡村医 文化生活,对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来说,完全可以说是
典型。 了让全村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带来的不
生的活已经不能再继续干下去了。“从 08 年开始,政府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行的另一村民也深有感触的说:
“兄弟姊妹们都认为,母亲辛苦操劳了一辈子, 良社会影响,理事会先后通过广播喇叭、宣传栏、定期
每年都给我们发放低保、社保,还有我当医生的补助金, “自己白天上班,经常错过一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策,
死后一定要把葬礼办得排场点,热闹点,别人怎么办我 开会等多种宣传形式,鼓励村民把旧习惯、旧风俗都甩
我和老伴全靠着这些钱过日子。街道领导也经常过来看 比如精准扶贫,来找老王打听打听准没错。还有最近召
们也不能丢了面子,这才是为人孝道。”但接到了街道 掉。此外,村两委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以丰富
望我们老两口,送米送面又送油。”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 开的十九大,所有内容都是从他这里了解到的,非常好!”
移风易俗的工作规定后,作为支部书记的孙庆刚立马取 多彩的文艺形式鞭挞大操大办陋习,受到了广大群众的
王化芝直说是托了共产党政策的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不忘过去苦,珍惜现在甜”是王化芝经常挂在嘴
消了事先定好的纸货、唢呐乐队、鞭炮等物件,为母亲 拍手称赞。
现在的好生活。 边的话。天气晴朗时,王化芝会走出展厅,在村头和村
办了一场质朴庄重的丧事。孙庆刚说:“丧事大操大办, “红事白事无小事,移风易俗我赞成,村村建起
对于从小就受着政府关怀长大的王化芝来说,共产 民下下棋,就算是下棋,王化芝也不忘带上书和自己整
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面子和来自环境的压力,但逝者已矣, 理事会,摒弃陋习我争先……”在接庄东村 , 喜事新办、
党给了他第二条生命,将他抚养长大。王化芝便将对政 理的资料,给牌友、棋友宣讲党的政策,“我很乐意为
作为村干部,特别是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要带头执行 文明迎娶 , 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蔚然成风。下一步,
府的感激之情化为对党的无限热爱,从今年四月份起, 人民做点事,我打算做小屯村的宣讲员,走到一处宣讲
一切规定,村民都在看着你,你怎么做大家就怎么做。 接庄街道将以东村为起点,逐步在所有行政村成立红白
他开始四处收集有党的政策的报纸、书籍,收看中央和 一处。”除了成为一名宣传员,王化芝还希望自己在有
而且婚丧嫁娶不再劳民伤财,渐渐形成新民风、民俗, 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通过
省电视台关于党的新闻消息,听习书记的讲话,边看边 生之年能够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说,并不
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个好事。”孙庆刚敢于做第一个“吃 加强宣传引导,将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观念根植人心,
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厚厚的笔记本上, 是图个名分,只是想在自己还能做点事情的时候给国家
螃蟹的人”,以身作则在村里树立了权威,很多村民都 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已经写满了党的政策方针,以及王化芝自己的感悟。王 做点回报,贡献些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
化芝告诉记者:“我平时就留意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