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廖河畔2018年总第49期
P. 31
28 29
“不必再漫无目的地四处跑,一个派出庭就解决了我的烦心事,给力!”4
月 4 日,职工孙某在高新区劳动仲裁工会派出庭的主持调解下,与企业就拖欠半 惠民利民,
年之久的工资、社会保险及年休假工资等问题达成协议,获得赔偿金的他不停向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新区:仲裁 派出庭工作人员道谢。
“三步调解” 实体化仲裁院只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设置,高新区没有仲裁院,又距离市仲裁院较远,使
得企业和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提高、维权周期延长,常常导致劳资双方矛盾更加尖锐。
提升工作效能 为了解决高新区企业劳动者维权难的实际问题,经半年多的协调筹备,济宁市首个仲裁派
出庭设在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 D3 楼。
“仲裁派出庭的设立是促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是高新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聚高新区,随着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劳动争议
保障新旧动能转换,落实‘便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实现了劳动争议调解职能与同级政府劳
案件也在不断增加。截至 2018 年 4 月 19 日,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争议
动仲裁职能的无缝对接,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刘传金坦言,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
案件 204 件,其中涉及高新区劳动争议案件 122 件,占市直案件总数的 59.8%。
裁法》规定,解决劳动争议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从法定程序上就要求当事人至少要往返仲裁部
如何强化职工法律维权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成为高新区仲裁派出庭
门 3 次,期间还要经过咨询、申请法律援助、递交材料、立案、开庭、审理以及裁决等很多环节,
开展工作的努力方向。
跑断腿不说,还浪费时间。
“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高新区派出庭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职工维权
现在高新区仲裁派出庭通过上门服务、就近庭审多种方式,与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难题。”济宁高新区仲裁派出庭负责人刘传金说,目前,高新区仲裁庭每天都会
『 迎来不少前来咨询的企业、职工。自开庭一个月以来,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11 宗, 实现调、裁无缝对接,优势互补,联合发力,有效提高维权服务效能,让企业和劳动者就近就
地解决劳动争议,节约维权时间、交通费用等成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快捷法律服务的迫
派 结案 5 宗,初步达成调节协议 2 宗,做到了快立快审快结。 切需要。
“出了争议先调解 , 调解不成再仲裁。”刘传金表示,由于受理的纠纷案
“设立常态化的派出庭,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网络格局,提高我
件形式多样,多为拖欠工资、确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等,派出庭在办案中坚
』 持调解优先、调裁结合的工作原则,每一起受理案件都将进行庭前、庭中、庭后 市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拓宽劳动者维权渠道,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让劳动者切实感受
到‘阳光仲裁’、‘便民仲裁’的温暖,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刘传金还提到,派出
三步调解。经仲裁派出庭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员当庭出具仲裁调解
到家门口 书,调解不成的案件,经审理后依法作出裁决,确保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审结。 庭在四月底召开了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实务讲座,北京知名专家杨卫华为到场的 300 多个企
业负责人讲解 , 解答企业关于劳动法律风险防控的问题和疑惑 , 提升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提
此外,由于多数劳动者欠缺法律知识,庭审时大多需要律师作为委托人予
以辩护。“一般来讲,聘请律师一次需支付 2000 元左右,而这对于失业或低收 高处理劳动关系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入者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刘传金说,为有效提高维权效能,仲裁派出庭引入劳
动人事调解协会及法律援助律师提供相关配套资源。“派出庭特推行法律援助服
务,由专业律师解答劳动者疑虑的同时,劳动者仅需前往户口所在地开具低收入
证明并加盖公章,即可获得免费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