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廖河畔2018年总第52期
P. 30
28 29
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在采摘园工作,每天工资 70 元,一年干 10 个月,
刘村村两委立足本村实际 , 带领全体村民大 打工收入达到 2 万多,还住进了 130 多平宽敞明
力实施旅游产业战略 , 于 2012 年在全体村民的 亮的小洋楼,家电一应俱全,让她和两个女儿的
共同努力下,由刘村村委集体建设的一片生态园。 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是由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山东农业大学,山 刘玉志介绍说,当初刘村采摘园的定位就是
东葡萄研究院,山东果树研究所,山东鲜食葡萄 要打造东城的世外桃源。借助区位和景观优势,
研究所为技术后盾,全园按照中国绿色无公害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刘村采摘园成了一个集健康休
产标准操作,并通过国家绿色认证,产品加工, 闲,观光,采摘,餐饮,现代管理与一体的都市
精准扶贫见成效 丰收时节采摘忙 村 , 一个占地 860 亩的采摘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旺季。弗雷、 油坊,酒庄,自采,直销,配送,礼品盒包装订 功能园。
680 亩葡萄园、200 多亩五彩花海……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刘
目前,农庄绿化种植面积超过 98%,形成了
购,实施农业规划,农业高新技术实验,示范为
夏黑、黑宝、小青提……46 个明星葡萄品种从刘村的地头出发,或 一体的园区,占地 860 多亩。 以葡萄为主线的公园式生态庄园,以标准化种植,
坐高铁、货车一路南下到上海,或搭乘同城快递销往近郊。小小的 走进采摘园,满目绿意和一串串晶莹的葡萄 数字化管理,特色餐饮文化等为中心,采用生物
葡萄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善着村民们的生活。 让人倍感生机勃勃,更有成群农户穿梭田间,忙 循环利用,三生技术等科学管理模式,逐步完善
7 月 15 日,自开园以来,每天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辆 着剪枝、浇水,负责销售的村民把摘下的葡萄小 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真正打造成一个远离闹市,
辆私家车把基地旁的停车场停放的满满当当。大棚里,一串串晶莹 心的装进绿色的套盒,打包出售,一片繁忙景象。 四季可以采摘、观光旅游的绿色生态园。
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游客们一手提篮子,一手拿剪刀,收获着沉 “目前,基地已种植红宝石、梦玫瑰、阳光玫瑰、
甸甸的喜悦。 巨玫瑰、贵妃玫瑰、夏黑无核、弗雷无核、金手
笔者发现,在采摘园旁遍地的玫瑰花和向日葵花海格外引人注 指、泽香、沁香、东方之星、摩尔多瓦、状元红
目,还增设了卡通景观雕塑,几百亩的赏花基地,让游客能够在采 等近 40 个多品种。”刘玉志介绍说,采摘期从
摘的过程中也能欣赏到缤纷的色彩。一个集农业、采摘、休闲、旅 6 月中旬至 11 月份,持续 5 个多月。除了采摘,
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生态景区,展现在我们眼前。 还通过线上商城销往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成
刘村社区高标准打造葡萄采摘基地,发展休闲采摘业,带领村 效显著。
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并有效助力精准扶贫。 目前,在采摘园工作的有 100 多人,外村
“种植传统农作物,不但耗时费力,村民们一年下来一亩地也 40 多人,本村 60 多人,主要是吸纳一些贫困户。
赚不了几个钱,这几年通过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劲东风,发展现 “贫困户自己不掏一分钱,每天在采摘园里打
代观光采摘农业,既能够让城里来的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工赚工资,一天可以领 70 元,年底了还能领到
又能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这是一举多得的好 3000—5000 元的分红。”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
事啊!”王因街道扶贫办负责人告诉笔者。 刘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精准扶贫产业基地——采
据村支部书记刘玉志介绍,刘村在 10 多年前和本地大多数村庄 摘园,探索走出了一条“合作社 + 精准扶贫”模
一样,面临着经济收入低,居住环境差,机械化种植设备落后的情况, 式新路子。
村集体更是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在这种困境下村支部领导硬是自掏 “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每年根据收入情况
腰包各方筹资,先改变村容村貌,增加农机设备,改善村民种地的 还会领到丰厚的分红。”采访中,该村贫困户王
灌溉条件,并且增加对村民的文化建设,文化广场,腰鼓队,文明 钦娥高兴地说。几年前,王钦娥的丈夫因做生意
户评比等一系列促进和谐的文化建设相继完成。 失败,走失至今,下落不明。2015 年王因街道
一片现代化崭新的刘村社区于 2008 年底全村集体上房,村民们 确定她家为精准扶贫户后,村两委把王钦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