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济高新管办发
索引号: 11370800004234373R/2019-01152 发布机构: 党政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济高新管办发
成文日期: 2019-03-25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失效

【已失效】济高新管办发〔2019〕8号 关于加快推进全区治污设施升级改造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9-03-25 10:10:34 点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单位,各驻区单位,各园区:

环保工程和治污设施是环保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环节。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提升治污设施技术水平是深化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党工委、管委会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高度,把2019年确定为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年。加快推进全区治污设施升级改造,对于全面落实攻坚年决策部署、实现攻坚目标至关重要。升级治污设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环保工作的主题,现就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提升治污设施是环保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是落实《山东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于打好“三大攻坚战”和生态修复、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落实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把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提上日程,以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是党工委管委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污染防治能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的重要举措。异味信访是我区环境信访主要来源,涉及医药、铸造、涂装、污水治理等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等工业异味。减少信访量,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必须下大力气提升污染治理效率。

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是完成年度污染防治任务的迫切需要。生态环境部每月对国控断面进行采测分离式考核,我区洸府河国控断面达标形势脆弱,根本原因在于污水处理厂设施陈旧,出水标准低和境内河流自净能力差。确保断面稳定达标,水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势在必行。

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是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企业环境治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企业只有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治污设施技术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引领,把提升企业治污设施作为生态环保工作“落实年”的基本抓手和工作主线,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激发企业治理主体意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升级污染防治设施,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完善我区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确保环保设施整体进步,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工作目标

(一)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方面。在2018年完成废气治理设施投资3.6亿的基础上,再完成投资5亿元,完成200家涉气企业环保设施技术改造,按照源头减量、过程严控、末端治理的思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争取到2019年底,全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56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浓度降至95.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0.61%,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2015年下降69.7%以上。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削减25.03%、26.84%。

(二)水污染防治设施方面。全面升级第一污水处理厂和接庄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提高治理标准,由一级A提至地表水三类水标准;推动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接庄煤矿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确保洸府河东石佛国控断面稳定达到考核目标;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削减10.28%、12.21%。

(三)土壤污染防治设施方面。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完成5个监测站点和监控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土壤污防治技术手段,完成重点区域土壤信息采集,初步建立土壤污染现状数据库,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打好基础。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部门协同,合力推进。《济宁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对结构减排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各级各有关部门任务明确,责任具体。我区要结合双招双引、园区建设、蓼河新城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抓好落实,把建设高标准环保设施贯穿到项目全过程。

(二)坚持高新标准,争创一流。高标准和新技术是高新区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和三次创业领头羊,升级治污设施与追求生产设施进步要同谋划同实施同见效。严格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运行管理模式,按照“高质量技改、高时效推进、高标准完成”的要求,进一步降低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三)坚持全面提升,突出重点。以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为牵引,按照《济宁高新区工业企业治污设施提升方案(一厂一策)》,升级废气治理设施。同时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依据废气风量、温度、浓度、组分等,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采用最先进的装备,打造污染防治高新样板。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断面水质达标。

(四)坚持奖罚并举,全向激励。制定出台考核奖补办法,激发企业治污积极性,促进治污设施设备升级。完善《济宁高新区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实施细则》,促进环保责任落实和工作提质增效。综合运用动态管控、红榜黑榜、行政处罚等手段,实施全向激励,确保各治污主体认识到位,投入到位,行动坚决,效果明显。

五、实施路径

(一)以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为牵引,以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为重点,大力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设施。

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差异化管理,管理水平、污染排放水平好的绿色标杆企业可以少停工少限产,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深度治理,达到生产经营和污染减排的双赢。结合我区实际,重点推进医药、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车维修等行业VOCs治理升级改造,按照分业施策、一行一策对标整治。源头上积极推广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生产中完善废气收集和逸散管控;末端治理采用先进治理设施,或多种技术组合工艺,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率。

(二)以国控断面考核为牵引,以区生态水系建设为依托,大力提升水污染防治设施。

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以污染防治设施提升工程为抓手,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加快三项整治。一是工业源方面,对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直排企业必须达到地表水三类水标准;抓好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工程和基础设施,是水环境改善的枢纽,抓好水厂提标就是抓住了水污染防治的牛鼻子。二是生活源方面,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三)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提高监测能力为核心,打牢土壤污染防治基础。

建设监测站点和监测平台,推进危险废物监管软件开发使用,建立源头管控新模式。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建立调查评估制度,开展土壤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六、重点任务

(一)落实《济宁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加大结构减排力度,提升行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水平。

(二)提升异味治理设施,对11家重点异味企业实施深度治理。

(三)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投资力度。按照工业企业治污设施提升方案,督促企业建立治污设施提升“一厂一策”并组织实施。

(四)加大雨污分流工作力度,促进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高。

(五)建设重点工业企业全盐量治理设施。

(六)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和除味工程,结合高新区生态水系建设,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量。

(七)建设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运输、处置全流程监管系统。

(八)建设机动车排放遥感监测系统和柳行空气质量监测站。

七、有关要求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总结完善我区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完善工作制度。一方面严格标准、严肃责任,细化任务清单,量化考核工作,确保考核督促严起来、抓到位,倒逼责任主体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考核标准、评分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客观公平地评价工作成果。

要有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和长期管理的措施,保证每一项治理成果能够持续巩固提升;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抓好每项工作制度的固化、稳定和提升。

(二)技术服务,跟进指导。在依法对企业实施环境监管的同时,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指导企业治污、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原则,根据企业特点、工艺水平,制定针对性措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进行跟踪指导,督促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绿标引领,比学赶超。以高标准、高要求打造绿标企业,通过“标杆”的榜样和带动,引领企业“查不足、补短板、勇争先”。最终实现“共同进步、集体优秀”的良好局面。

(四)观摩交流,以点带面。创建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发挥企业先进治污技术的带动作用,做好污染防治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及时召开现场观摩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9年3月25日

【政策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全区治污设施升级改造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意见


来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