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政策文件>济高新管办字
索引号: 11370800004234373R/2022-03207 发布机构: 高新区党政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济高新管办字
成文日期: 2022-10-31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有效

济高新管办字〔2022〕21号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31 15:47:36 点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部门,各驻区单位,各区管国有企业,各有关企业:

现将《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2年10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


为加强全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升应急救灾救助保障能力和水平,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济宁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要求,制定本方案,期限为2021—2030年。

本方案所称应急物资,包括抢险救援保障物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资、受灾人员生活保障物资,以及为应对处置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保障物资。

一、形势与现状

(一)辖区基本情况。济宁高新区位于济宁市区东北部,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泛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东北高西南低,地貌较为简单。济宁高新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季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及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SE)风。辖区主要河流有泗河、洸府、廖沟河、泥沟河等,均属季节性河流。济宁高新区为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35.7万人,东临邹城市,南接太白湖区,西靠任城区,北依兖州区;所辖洸河街道、柳行街道、黄屯街道、王因街道、接庄街道等五个街道。处于“济兖邹曲都市圈”内,日菏铁路、327国道、济微公路自高新区通过,日东高速公路自高新区北部穿越,对外交通便捷。

(二)存在的主要风险。在我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动物疫情等;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等。以上突发事件可能对我区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

(三)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全区各部门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已具备一定基础,在应对突发事件能发挥重要保障作用。经济发展局、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储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

我区已初步建立了由管委会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但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等方式没有形成规范的模式,发挥作用不足,应急物资储备整体布局不均衡。

1. 管委会实物储备现状。已初步建立生活保障类和抢险救援类实物储备。储备了一定量的救灾帐篷、柴油机水泵、木桩、铁锨、冲锋舟、救生圈、雨衣、雨靴等。管委会职能部门建有一定规模的物资储备库房,储备了抗洪排涝、消防救援、火灾救援、地质灾害等物资储备,可满足一般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需要。

2. 企业(商业)储备现状。目前,我区已采取协议储备的方式,储备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挂面等生活日用品,通过企业经营实现政府储备的物资轮换。

3. 储备库现状。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经济发展局救灾物资储备库、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卫生健康防疫物资库、应急管理局防汛物抗旱物资库、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城市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库共计4个。依据辖区实际5个街道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储备库。

4. 产能(储备)现状。经前期调查了解,我区有山东九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奥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山东龙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消防应急救援无人机等生产企业。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历届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党工委、管委会有关要求,以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目标,按照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构建政府、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保障,切实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规划目标

按照立足平时准备、服务应急处置、服务应急保障的要求,科学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品种规模和储备方式比例,统筹规划全区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四、实施计划

(一)推动部署阶段(2021年—2023年)。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职责分工明晰、管理职能完备、协作机制健全、灵敏高效、上下联动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二)推动体系建设阶段(2023年—2025年)。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完备。加快构建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逐步形成品类丰富、规模适度、布局完善、信息共享、调拨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满足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优化提升阶段(2025年—2030年)。应急物资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建立应急物资采购、紧急调拨、生产调配等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产业发展、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

专栏1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目标

品类

总体规模

2025年

2030年

政府

储备

企业

(商业)

储备

产能

储备

政府

储备

企业  (商业)

储备

产能

储备

生活 保障类

到2025年,达到保障0.5万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5天基本生活的规模;到2030年,达到保障0.5万集中转移安置人口30天基本生活的规模。

0.5万人

7天

0.5万人

5天

0.2万人

保障能力:

3天

每天产能

保障能力:

0.08万

(人·天)

0.5万人

10天

0.5万人

7天

0.5万人

保障能力:

13天

每天产能

保障能力:

0.15万(人·天)

医疗

卫生类

到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Ⅰ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保障0.25万人90天医疗救治的规模;突发医学紧急救援类(Ⅱ类)应急储备物资达到保障0.5万人15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到2030年,以上物资分别达到保障0.4万人90天医疗救治和0.8万人21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Ⅰ类

0.25万人30天

Ⅰ类

0.25万人30天

Ⅰ类

0.25万人

保障能力:

30天

每天产能

保障能力:

1250(人·天)

Ⅰ类

0.4万人

30天

Ⅰ类

0.4万人

30天

Ⅰ类

保障能力:

0.4万人

30天

每天产能

保障能力:

2000(人·天)

Ⅱ类

0.5万人

7天

Ⅱ类

0.5万人

5天

Ⅱ类

保障能力:

0.5万人

3天

每天产能

保障能力:

1250(人·天)

Ⅱ类

0.8万人

7天

Ⅱ类

0.8万人

7天

Ⅱ类

保障能力:

0.8万人

7天

每天产能

保障能力:

2800(人·天)

抢险

救援类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

按队伍建设标准配备防汛抗旱、消防、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装备。

形成应急保障物资1小时运输圈,基本建成保障重点、辐射周边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多灾种救援装备在消防救援队伍中配备不低于10%。

特殊

稀缺类

储备本区主要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所需要的特殊稀缺物资。

特种防护、救生、侦检、输转、堵漏等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具备一定储备量。

全灾种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储备基本达到本区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

注:(人·天)是指每人每天的所需物资的数量。


专栏2  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布局目标

一、综合物资仓库布局

建成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的区级综合应急物资仓库。

二、医疗卫生物资仓库布局

规划建设区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构建区级卫生应急物资1.5小时运输圈,形成区、街道两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三、专业性物资仓库布局

防汛抗旱

依托现有防汛物资仓库,建成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的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储备防汛抗旱物资。

综合性消防救援

依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矿山事故救援

依托驻守柳行街道省矿山应急救援中心,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危化品事故救援

结合综合性消防救援大队、一级应急救援站等,储备各类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食品药品安全、生物灾害、环境事件、公共交通枢纽瘫痪、大规模停电、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网络瘫痪、群体性聚集等应急物资,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利用原有仓储设施或租赁等方式储备。

五、重点任务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

1. 加强应急物资统筹管理。明确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资保障部门职责分工,不断优化应急物资管理职能,加快构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体制。

2. 实行分级分类储备。建立区应急物资储备调运工作机制,街道落实分级储备责任,结合历年突发事件发生频次及影响范围、群众生活习惯、灾害特点等,兼顾跨区域、跨部门增援需要,分别确定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区管委会按照同时应对处置五个街道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所需,主要储备需求量大、保障程度高、紧迫性强以及价值高、生产周期长的应急物资。五个街道应结合实际,储备符合区域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物资。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科学确定各类应急物资的储备规模和方式。

专栏3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职能部门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

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单位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

发展软环境保障局、经济发展局、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城乡统筹发展)、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防汛抗旱应急物资

应急管理局、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城乡统筹发展)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森林火灾应急物资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

发展软环境保障局、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物资

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分局、经济发展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

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单位

矿山事故应急物资

应急管理局、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物资

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发展局、发展软环境保障局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环境应急物资

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单位

生物灾害应急物资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发展软环境保障局(城乡统筹发展)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交通运输事故应急物资

交通局、交警大队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电力事故应急物资

经济发展局、国家电网高新供电部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物资

党政办公室网信办、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电信、联通、移动、铁塔等)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物资

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物资

公安分局等部门单位

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任务,并建立本部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3. 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应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响应级别优先动用本级应急物资储备。在本级储备难以保障时,可向上一级提出应急物资调用申请,调用申请应明确需要调用的应急物资种类、规格和数量及调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区级应急部门统筹全区应急物资的调配调用,建立协同保障机制。经区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同意,向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发出调拨指令,各有关部门单位应严格执行调拨指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物资调运情况。

4. 加强规范制度建设。制定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规范,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职责分工、采购储备、仓储管理、调拨运输、分发使用、回收报废、维护保养、经费保障等进行规范,明确工作规程,完善响应程序。执行应急物资储备相关标注。健全应急物资征用补偿制度,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5. 建立持续改进完善机制。结合省内外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分析我区突发事件,按照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情景推演或模拟演练,对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评估,结合部门需求和专家论证意见,定期对储备体系查漏补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持续改进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储备的应急物资能满足突发事件应对,并实现持续改进。

(二)加强物资储备库基础建设

1. 提升综合仓储设施建设布局。围绕形成应急保障物资1小时运输圈的目标,加强政府实物储备能力建设,依托综合性物流中心或产能企业仓库统筹建设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2. 加强专业仓储设施建设布局。依托我区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库,规划建设卫生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形成一区一储、一街一储的区街两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体系。根据市政府要求,建设1处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区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仓储设施。

(三)加强生活保障类物资储备

1. 强化政府实物储备。发挥政府储备民生保障主导作用,重点储备2大类4中类10小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见专栏4),确保突发事件发生12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根据省、市规划要求,并结合实际,我区政府储备能够保障0.5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的物资。自2021年起,逐年加大政府实物储备规模,到2023年底,区、街两级实物储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实现动态平衡。

专栏4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储备目录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任务类型

(中类)

作业方式

或物资功能

(小类)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1.现场管理

与保障

1.1

现场安全

1.1.1

现场照明

手电筒、探照灯、应急灯、移动式升降照明灯组、帐篷灯、蜡烛、荧光棒等

1.2

能源动力保障

1.2.1

应急动力

燃油发电机组等

2.生命救援

与生活救助

2.1

人员庇护

2.1.1

临时住宿

帐篷(单帐篷、棉帐篷、功能性帐篷)、宿营车(轮式、轨式)、移动房屋(组装、集装箱式、轨道式、轮式)、折叠床、蚊帐、棉被、睡袋、火炉、桌椅等

2.1.2

保暖衣物

棉大衣;防寒服;棉鞋;棉袜;毛毯等

2.1.3

卫生保障

沐浴车、简易厕所( 移动、固定);垃圾箱( 车、船) ;洒水车;垃圾袋;医用污物塑料袋;消毒液;洗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等

2.2

饮食保障

2.2.1

食品加工

炊事车(轮式、轨式)、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车、移动厨房、野外灶具、炊具、餐具等

2.2.2

饮用水净化

应急净水车;过滤净化机(器);水箱;水袋等

2.2.3

粮油食品供应

面粉;大米;小包装成品粮;方便食品(罐头、压缩食品、真空包装食品);食用油等

2.2.4

其他食品供应

肉禽、蛋品、蔬菜和食用盐及调味品等

2.2.5

生活用水供应

应急运水车;瓶装水;桶装水等

2. 加强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快速供应且难以长期储存的物资实行企业(商业)储备。到2030年底,企业(商业)储备能够保障0.5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7天所需的物资,产能储备能够保障0.5万人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3天所需的物资,主要储备矿泉水、肉食品、食盐、食糖、药品以及少量的成品粮、食用油等生存或生活必需品。各职能部门应优先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承储企业,定期组织对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协议情况进行评估,完善修订储备合同。

(四)加强医疗卫生类物资储备

1. 科学确定储备品类和规模。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医用物资消耗上限不少于3个月的用量,重点储备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应急物资。

2. 提升专业仓储能力。结合省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分储中心(济宁市),依托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规划建设卫生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储备现场监测、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医疗卫生物资。

3. 强化产能储备。立足我区产业实际,依托周边县区,建立或储备必要的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生产线,并动态优化调整。支持应急征用企业为保障生产医疗卫生物资,实施稳产、扩产、转产等技术改造,保障医疗卫生物资产能稳中有升。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医疗器械,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专栏5   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种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任务类型

(中类)

作业方式

或物资功能

(小类)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1.现场管理与保障

1.1

现场监测

1.1.1

疫病监测

电子测温仪、现场采样仪(器、箱)、生物样品运输箱、动物疫病监测仪器、生物快速侦检仪、红外监测仪、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

2.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

2.1

人员安全防护

2.1.1

卫生防疫

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鞋帽、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等

2.2

紧急医疗救援

2.2.1

伤员固定与转运

颈托、躯肢体固定托架(气囊)、关节夹板、担架、隔离担架、急救车、直升机救生吊具(索具、网)等


2.2.2

院前急救

急救箱或背囊、除颤起搏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多人吸氧器、便携呼吸机、氧气机(瓶、袋)、高效轻便制氧设备、软体高压氧舱、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小型移动手术车、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洗消装置、脱脂纱布、敷料、输液袋等

2.2.3

药品疫苗

抗生素、解热镇痛、麻醉、解毒、抗过敏、抗寄生虫等各类常用药,血浆、人用疫苗、抗毒血清等

(五)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

抢险救援类物资以政府实物储备为主要储备方式。企业(商业)储备重点面向具有使用率不高、市场供应充足、储存条件严格和不具备政府储存条件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产能储备重点面向具有急需程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迅速投产或转产,需求量大且易损易耗或保质期短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

1. 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依托现有物资库,防汛抗旱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类、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等2大类物资,包括发电机组、自移动排水泵车等应急物资;水旱灾害防御类重点储备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1大类物资,包括抢险自卸车、发电机组等应急物资,包括挡水子堤、吸水膨胀袋、砂石料和块石等消耗类和非装备类应急物资。

2. 矿山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依托驻守柳行街道省矿山应急救援中心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重点储备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类、矿山救援类物资,包括矿用潜水泵生命探测仪等应急物资。

3. 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依托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自建的一级应急救援站,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重点储备探测机器人、低空探测飞行器、防毒面具、洗消车、洗消帐篷等应急物资。

4. 地震灾害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依托综合消防救援队伍装备,重点储备抢险破拆、侦测等应急物资。

5. 其他。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保障任务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

专栏6   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目录

1.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检测车辆、快检装备等。

2. 生物灾害。农业病虫害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物灾害监测、药剂喷洒设备、防控药剂及器械等。林业病虫害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物灾害监测、药剂喷洒设备、杀虫药剂等。

3. 环境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安全防护用品、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堵漏作业装备物资、溢油应急处置装备物资、污染物收集处置装备物资等。

4. 公共交通枢纽瘫痪。由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公安机关负责储备抢险救灾需用的警用物资,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储备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应急物资包括路上运输、应急动力、生活饮食、住宿保障、保暖衣物等。

5. 大规模停电。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电网抢修作业、现场照明、无线通信、应急动力等。

6. 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命搜救、现场警戒、破拆起重等类别。

7. 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群众饮食、住宿帐篷、保暖衣物等。公安机关负责警用物资储备,发展改革部门等负责其他物资储备。

8. 网络瘫痪。由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通信设施抢修、通用防护、现场警戒、无线通信、通信抢修恢复、应急动力、水工工程作业、网络通信、现场照明、防洪排涝作业、临时住宿、陆地运输等类别。

(六)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

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储备和专业队伍储备为主,企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

(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

专业队伍能力储备是应急救援类物资装备的重要储备方式。全区在现有的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省矿山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的基础上,依托一级应急救援站,按相关规定标准和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物资装备。

1. 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加强现有的综合性消防救援大队建设和自建的4支一级应急救援站队伍建设,强化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重大灾害综合救援能力,优化消防执勤布防体系,加强多种灾害处置装备器材配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水平。

2. 防汛抗旱专业队伍装备物资。区级要建设一支不低于30人的城市防汛专业力量,配备大流量移动泵站等重要装备器材,各街道要培育建设1—2支不低于30人的防汛抗旱专业力量,并配备足额装备器材;强化具有水旱灾害防御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常备队伍建设,并配备足额装备器材。

3. 其他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加强济宁高新区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等专兼职抢险救援队伍装备器材配备,提高抢险救援能力。鼓励社会化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现有企业、民兵组织、民间救援队等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救援队伍与社会化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工作,指导社会化救援队伍配备相关的应急物资装备,提高全区社会化队伍的专业能力,完善全区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物资(装备)储备体系。

(八)增强应急物资要素配置能力

1. 建立应急采购调拨机制。分级分类评估应急物资需求,分部门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规划,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规模和目录,科学确定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按需制定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各级各部门按需制定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确保有效采购。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调拨机制,完善调拨程序,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部门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制度,鼓励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

2. 建立集中存储轮换机制。按照总量稳定、用旧储新、等量补充、动态轮换的原则,健全分级负责、紧密衔接、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轮换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存期限,结合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救援队伍装备配备需求,通过供应周转、调拨使用、市场销售、返厂轮换、代储轮换等模式,适时倒库更新,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发挥物资存储效能。

3. 建立保障联动机制。建立部门、街道、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和社会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根据应对处置需求,依次动用实物、队伍、企业、产能等储备,以紧急采购、临时征用、社会捐赠等作为补充,形成稳定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链。

4. 建立高效运输配送机制。依托各类交通设施,建立应急物资优先通道和快速通行、快速通关机制,提高应急物流配送效率。建立应急物资专业运输配送制度,借助社会力量,与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提高应急物资分发和配送能力,实现物资调运1小时区内全覆盖。

5. 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对不宜由政府储备的易耗类、保质期短的物资和大型装备,统筹利用企事业单位、个人仓储设施,采取签订协议储备合同、协议供货合同、委托代储等多种方式,实施社会化储备。制定并宣传推广市级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建议清单,鼓励、引导、指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

6. 加快培育应急物资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应急产业企业,推进发展地方(专业)应急产业,探索应急物资与装备核心技术的应用、培育、引进,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九)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现有平台,将应急物资信息采集、储备、使用、回收等过程纳入平台管理,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平时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落实工作责任和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建设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明确实施责任主体。

(二)制定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分解细化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表、路径图,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各街道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的预算管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和本级预算情况,制定本级年度储备计划,保障应急物资储备。

(三)强化政策扶持。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的预算管理,年度储备计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财政收支状况相适应,与本级预算相衔接,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加强资金保障,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应急物资共用共享机制,制定征用补偿制度,实现应急物资供需有效衔接。

(四)加强监督评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附件:1.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docx

2. 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docx

3.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docx


济高新管办字〔2022〕21号(关于印发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docx

济高新管办字〔2022〕21号(关于印发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pdf

【规划纲要】文字解读 | 济高新管办字〔2022〕21号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

【规划纲要】主要领导人解读 | 高新区应综合执法局(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高伟解读《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

【规划纲要】图文解读 | 济高新管办字〔2022〕21号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

【规划纲要】音频解读 | 济高新管办字〔2022〕21号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高新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






来源:高新区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