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index
P. 18
聚焦新城 Urban focus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14 15
硬件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创新管理 新思路,引进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和设
方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 备,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
积极打造高新区特色化教育品牌。 高新院区与总院区之间可实现专家资
在项目审批上,高新区开通绿色 源共享和同步,让患者在高新院区就
通道,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全力推 诊享受到总院同质化服务。
进项目进度。在编制项目建设用地规 在年初高新区敲定的为民十件实
划时,新增用地指标、批而未供土地 事中,医疗卫生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
和闲置低效用地等优先用于解决普通 相关的一件大事备受关注。高新区围
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绕“三甲医疗服务全覆盖”目标,开
在财政教育投入上,高新区加大 展老人免费体检、名医进农户活动,
支持力度,保证资金优先用于教育。 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逐步实现三级
到 2017 年,计划再完成投资 11.98 亿 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使得高
元,新建中小学7所、改扩建9所;同时, 新区医疗配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将全区 15 个学校建设项目全部交由国 区域医疗资源进一步均衡。
有建设公司运作,把校舍建设工程打 在“三甲医疗服务全覆盖”工程
造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和“精 中,高新区组织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免
品工程”。另外,科学编制教师需求 费健康体检,为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
计划,保障教师配备达标。 案,开展健康干预与指导。重点深化“万
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由医疗专
高新区全力实施“名校带动战略”。 家组成进农户团队开展入户巡诊活动。
与山东 271 教育集团合作促成昌乐二 今年以来,以贫困家庭、妇女、0—6
中落户高新区,并积极与国内三家知 岁的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农
今年以来,高新区把教育作为关乎居民
名教育集团洽谈,拟对新建学校进行 村留守儿童为服务重点,开展巡诊义
福址的实事来抓,多措并举,改善硬件
合作办学,全面推进区域特色办学, 诊,还与 1000 户家庭签订重点帮扶服
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创新管理方法,
打造优质教育示范区。在校车安全方 务协议书,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健康
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积极打
面,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域内距 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用药情
造高新区特色化教育品牌。
学校两公里以上的中小学生校车接送 况指导和巡诊工作。
全覆盖,区内低保家庭学生免费乘车。 同时,加强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
区的适龄儿童顺利入学,作为今年招收 院的合作,确保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
的第一批小学生,在这里开启他们的学 三甲医疗服务全覆盖, 每天到基层卫生院坐诊查房和预约手
习生涯。新落成的办公楼、教学楼装修 让看病不再难 术。依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数据云,
一新、窗明几净,学校周边完善的绿化 “医院就在家门口,用手机就可 基层卫生院已经实现了与第一人民医
和配套设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 以挂号,看病不用等,住在高新区看 院心电图检查的联网。柳行、黄屯、
了良好的环境。 病真的很方便……”家住绿色家园的 王因三所医院于 7 月底实现医学影像
伴随着小学部的启用,仅有一路之 陈女士这样说。然而在一年以前,陈 联网,逐步实现三级医院“同质化”
隔的崇文学校中学部也已经动工,正在 女士带家里老人和孩子看病需要开车 医疗服务。
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崇文学校作为九年 去市区,不仅距离比较远、停车困难, 城市更漂亮、配套更完善、生活
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它的建成将全面 挂号排队也很麻烦。 更幸福……一项项惠民举措正改变着
推进周边教育配套设施的全面升级,如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在高 高新区这座新城,提升着每个高新人
同一颗散发着诱人芬芳的蓓蕾,在高新 新区的落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 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居民生活得更
区徐徐绽放,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而 患者看病难、住院难、停车难的问题, 美好,这是高新区发展的永恒目标;
努力。 这里优质、贴心的服务,也获得了患 而高新区也一直在这样努力践行着,
今年以来,高新区把教育作为关乎 者及家属的一致称赞。东院区在提升 全力打造一片幸福新高地,让生活在
居民福址的实事来抓,多措并举,改善 就医环境和诊疗水平的同时,不断创 高新区成为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