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廖河畔2018年总第47期
P. 38
The mirror 镜像
36 37
产城融合,幸福家园 ■文/明风
产业创新,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 区十园”发展战略,以十大园区建设为
未来。 载体,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和医药、电
IT 巨头华为、甲骨文为代表的信息 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产
产业生态圈正在崛起;辰欣、鲁抗医药 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自主
产业园、方健等大健康产业茁壮成长; 创新、科技研发、高端服务、生态宜居
中国重汽、双林集团将带动汽车零部件 和休闲旅游等职能成为高新区功能拓展
产业转型……一个个高新技术项目在这 的新方向。记者走访高新区多个专业园
片热土上落地、生长、发展、壮大,挺 区了解到,今年将成高新区产业体制改
起了高新区产业的脊梁。不仅优势高新 革后释放红利的第一年,高新区多个园
技术企业不断变大变强,一批引领未来 区都将今年定位为“项目开工建设年”,
发展的尖端高科技企业也在茁壮成长。 每个园区都有自己要开竣工的大项目,
创新,为高新区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 并为城市腾飞提供稳妥的保障。
力和源泉。 同样地,在高新区既有大项目顶天
上个世纪,我国高新区实行以工业 立地,也有小企业铺天盖地。这里,既
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空 是创业的时代,又是创新的时代。高新
间问题。因此,济宁高新区的发展从一 区大力推动创业创新,促进全民创业创
开始就注意规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 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大
持续等问题,注重提高发展的平衡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这里涌动。
包容性、可持续性。近几年,园区逐渐 位于海川路的创意大厦,是新城创业孵
脱离单纯的产业园区概念,向功能多元 化的摇篮。在这座两万平方米的办公大
的综合性城区转变,呈现一派“产城融合、 楼里,集聚了 IT、动漫、文化创意等
成业共生”的发展趋势。 200 多家企业,很多本土创意品牌正是由
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拉动,高新区 此生根发芽并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而
把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 高新区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圆梦摇篮”。
作为“产城融合”建设的重点,制定了“一
初春季节,绿意盎然中,进入济宁高新区,一幢幢颇具设计元素的建筑率先映入眼帘,彰显着现代新城的气派;
穿行在宽阔平坦的道路间,遥望高楼与绿化带相伴相生,脚步也不禁在此间驻留欣赏。
走产城融合之路,造宜居宜业之城,人、产、城、自然和谐共处,这正是“幸福高新”的写照。近年来,高新
区在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的进程中,不断发挥出强有力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步一景的城市风貌,功能完善的
核心区域,人气汇聚的商业中心,让人感受到一股股汹涌的发展洪流。如今,伴随着“三次创业”的铿锵脚步,高
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