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廖河畔2018年总第51期
P. 53
文苑 Literature Literature 文苑
50 51
母亲 承负最多痛苦,咽下最多泪水,所有能承受的全部承受了。 还是晚上都照顾着父亲的起居,忙里忙外,直到 2004 年
有时侯我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如果没有
11 月仙逝。每每想到这些,我这个长年工作在外的游子,
母亲宽弘博大的爱,母亲无私地付出和牺牲,这个世界不 心中的痛楚无时不刻在强烈地震颤着,随着生命的脚步,
■本刊特约撰稿 / 刘成柱
会有阳光,也不会有温暖,更不会有生命!“谁言寸草心, 我的母亲在对儿女一天天的祝福与企盼中,已从壮年到中
报得三春晖。”在我的印象和记忆里,母亲做得一手好针 年走进夕阳,原先满头乌丝而今皆成白发。一年四季起早
线活,自己也很为此骄傲。小时侯,我们五个兄弟姐妹穿 贪黑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地忙碌着,无时不在为自己的儿女
屈指算来,母亲已经年已 95 岁的高龄了,现在耳 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四十年代末嫁到我们家,
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既合体,又节省钱。那时侯, 牵肠挂肚。
不聋、眼不花,有时自己还做点针线活,帮着我们包饺子。 开始承担起了一大家人的日常家务,上有公婆,下有姑叔,
我打心眼里认为母亲做的衣服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衣服,所 如今,儿女们都不在身边,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
每到往年的 11 月 1 日,再到来年的 5 月 1 日,母亲在我 一日三餐,有汤有饭,洗洗涮涮,忙得不亦悦乎呼。 解
用的衣服布料有的还是母亲自己织的,冬天穿上暖和,夏 谁曾预料到,四十多年来我与母亲竟是离多聚少!我欠母
这里住上半年,就回老家去住,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哦, 放后,母亲找到了一种临时工作,先后在被服合作社、铁
天穿上吸汗,真是舒服极了。那种暖烘烘,凉丝丝的感觉, 亲的实在太多太多,这一辈子都将无法偿还。我品味着这
我那至亲至爱的母亲,一生操劳,俭朴,到了暮色的晚年, 工厂等单位工作了六年,每月工资虽然只有十三元,至今
至今仍在我心中弥漫升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 追寻人生风景的苦楚,想起在那片故乡的热土上用心血和
还在不停地劳作是那样的艰辛,此时,我那一颗揉碎的心 提起来母亲的胸中还常常涌动着自豪之情。家庭生计的困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像春风般吹进了我们家,唱着 汗水生我养大我的年迈母亲,从绿地流向森林,从小溪流
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只有感激母亲的心情在我心中不停 难再加上我们兄妹五个相继出生、长大 ,为了照顾我们
春天的故事,我的家境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生活好了,收 向深湖,一种岁月涂抹的沧桑,使我自己的思维和生存感
地跳动。 的生活,到了六十年代母亲被迫辞去了工作。 母亲虽然
入多了,母亲的喜悦心情无以言表。此时,我在母亲的期 悟变成了文字 ----- 渐渐的,百感交集的我视线模糊了,
记得有一年的双休日,四月的都市天空晴晴朗朗。 没有文化,但说起话来极有分寸,经常用自己的行为和朴
待中来到了这座城市,踏上工作岗位,多少年来,时间虽 朦胧中那刻骨铭心的母爱在暮霭的夜色里,远远地流向深
我乘车踏上了常回家看看的路程,刚一进门,“回来了! 素的语言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一个人的命运好坏谁也没
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年少青春的容貌,但那浓烈母爱的光 处,流向家乡。此刻,我似乎感觉自己还没有摆脱婴儿时
快歇歇吧。”母亲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说。我答应着并看 法改变,但可以去奋争拼搏,尽管人生的路途上有挫折、
辉仍在鼓舞照耀着我。母亲勤劳一辈子,为我们家付出一 的抚慰,永远是母亲怀抱里的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了看坐在沙发上的父亲,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什么,母亲 困难 ,应树立信心,战胜自我,不能自暴自弃,尤其是
辈子,无怨无悔。她常说,只要我能动,就不麻烦你们几
倒了杯茶,笑着递了过去。我看着母亲的笑容和额头的 年轻时不要因为家境的贫富作过多的计较。要想改变自己
个。母亲是位乐观的人,也很满足现有的一切,经常说:
皱纹,宛如岁月沧桑写在脸庞上而展现出的风尘仆仆的 的命运,只有自己努力,沉浮一时,沧桑一世,母亲的一
“咱家不错,做梦也没想到能生活这么好!”母亲的慈爱
颂歌。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在风雨飘摇、 生就是照着这个理走过来的,这对以后我们兄妹生活的影
和叮咛,时时刻刻地闪烁于我的灵魂深处,我感激母亲的
国计艰难的岁月里,外祖母家里非常贫穷困苦,吃不饱, 响是非常大的。
泪水曾不止一次地沉甸甸流淌下来。
穿不暖,母亲曾讨过饭,所以也读不起书。后来,经过土改, 曾经历过多少水深火热中的苦难的母亲,从来不向
后来,在母亲以温情,以善良,以怜爱,以微笑,
家境才逐渐有了好转。母亲是非常传统的农村家庭妇女 , 外表露出来,只留在自己心中一字不说,背着最多压力,
以无私的关怀下,弟弟高中毕业,考上了山东大学,修完
研究生的课程,赴美留学并被授予生命、生物遗传学博士。
在这期间,母亲省吃俭用,把大半辈子积攒盖房子的钱都
用在了弟弟的学业上。1997 年年初,弟弟为父亲和母亲
办好了赴美探亲的手续。护照办好了,体检健康证也已办
妥,就在我将要陪着父母到北京办理签证的前夕,突然,
母亲的神经性头痛病又犯了,再加上又没有出过远门,心
情难免有些紧张,经过治疗好了些。我再三劝母亲到美国
去看看吧,以后机会也不多了。父亲从内心里想去。可是,
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思想上也有些压力,母亲却执意
不肯,就这样,机会失去了,赴美探亲的愿望只能留下了
终身的遗憾。其实,母亲不去美国的理由我深深地知道,
那是怕增加负担,人老了,行动也不方便,看与不看都一样;
再说,来回要花几万元,儿子刚到美国时间不长挣钱不多,
也不容易呀! 1999 年父亲患脑中风后遗症留下半身不遂
病状,年迈的母亲与父亲相濡以沫,融洽自如,无论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