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index
P. 50
文苑 Literature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46 47
蕴和想象力。喝茶的美好体验,有时候更多 不一样的品茶,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人
体现在喝茶之境上。茶席、茶器、音乐、光 能喝出几十种茶的不同味觉特征,有的人以
线的铺设,茶艺的技巧,都赋予了茶汤丰富 茶为媒、经商悟道,有的人在喝茶中寻求挚
的语境。 友真情,有的人则能在品茶中修身养性、感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悟人生。
李清照早就把熏香作为品茶的背景。现代人 品茶的艺术,从来也只关乎个人体验。
对茶境的要求,也并不逊色。从茶具的苛求, 想喝得一杯好茶,要不紧不慢,看着形状各
到茶水的选择,甚至到茶服、礼仪的步骤, 异的叶片,在沸水中翻滚,重新舒展,焕发
无不精细周到。茶文化其实已成为一种国际 新的馨香与色彩,同时怀着一份期待与感恩,
潮流文化,通过各种茶艺生活作品,折射出 品赏一杯天赐香茗,的确是一种慢热的享受。
人生的境界。 微风渐冷,秋色已斑斓,正好吃茶去。
受条件限制,一般人在品茶过程中,并
不需要过分精到。只要有品茶之心,便能自
成茶境。常年出差的女友佳欣,在一家新媒
秋日午后,朗阳斜照。商务中心高耸楼宇的
体单位任职,是 80 后爱茶达人。每次出行,
一层,传来清雅悠扬的慢乐声。循声进店,选
她都肩负“重任”——瓷口杯、雕花盖碗、
择在有落地玻璃窗的茶桌旁坐下。原木结构现
绣花杯垫、小竹席、棉质桌布等,加上随身
代化陈设,柔和的灯光,舒适清新。简易书架
携带的数种便携装茶品,都是她必不可少的。
上陈列着各种书品,桌上有新鲜插花、精致点心。
“动车上或飞机上,布置小茶席,清饮茶品,
与同行人漫谈,其实是一种享受。”每天必
饮 2 种以上茶类的她说,“清香型茶适合上
午时段,醇厚型发酵茶类适合下午时段。”
这是她 8 年来的饮茶习惯。
泡茶的妹子端坐着,并不言语,嘴角却带着笑意。
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人来说,茶
煮好的纯水倒入白瓷茶杯,茶香开始漫溢。香茗入喉,
既是保健养生的消费品,更是慢生活格调的
陷入静思。
奢侈品。然而一旦爱上,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有无数个这样的午后,我们曾追寻过一杯茶的
一般来说,爱茶之人,除热衷喝茶外,还会
时光,也许是一场欢愉相聚,也许是一次孤单品味,
进而喜好茶器、茶艺等与茶相关的事物。
期冀它赋予我们平凡生活的情趣。
品茶的美好体验,会逐渐投射到生活方
“午醉醒来,红日欲平西,一碗新茶乳面肥。”
式上,并慢慢影响到周遭人。工薪阶层 90 后
王之道的词句,是茶汤本身魅力的一个佐证。唐、
杨洋,自从爱上喝茶后,每年在茶叶、茶器、
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
茶服等方面的花费不少于万元,据她了解,
之品。感官享受,为茶水最基础的属性。当代品茶师,
身边和她一样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
能把一杯茶的味道,说得头头是道,十分高级。
一款名为“云岭山房 云境”的祁门红茶,在产
品介绍上说:“条索紧细匀整,茶汤红艳,蜜甜花
香清雅舒适,醇厚回甜,生津留香。云有境,直抵
上世纪的闲情。”味道、气味、芳香和风格大体成
为判断一杯茶的品质标准。现如今,各种对茶的味
道描述越来越长、花样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茶的种
类太多,而品茶之人的尝鲜本性越来越强烈。味蕾
的极致体验,正是大多数嗜茶人的追求。
然而,想要把一杯 30 元的茶,喝出 300 元的品
味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点文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