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index
P. 35

镜像 The mirror My home in High-tech zone
32 33










菊开蓼河别样





■文/赵廷灿









当第一滴露珠在草尖上凝望,当
第一枚黄叶飘落在脚下,又一个秋天
如约而至。秋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看
菊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虽然如今种菊早已是一种奢望,但看
菊却成为一种时尚。来蓼河看菊吧,
秋天是蓼河的节日,而这“满城尽带
黄金甲”的菊就是这节日的主角。
不用刻意的准备,就像是一次晚
饭后的散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你独自一人,或者和家人、朋友,不
知不觉就来到了这片后花园。当你在
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菊花里漫步,
你慢慢地就会发现,大家的笑脸其实 其说是赏菊,不如说是拍菊。不论男
比每一朵菊花都要鲜艳。 女老少,不分专业业余,人人都是拍
与你并肩而行或者擦肩而过的, 客,拍菊、拍人,你拍我,我拍你……
有蹲下身子一丝不苟的摄影人,也有 单反、傻瓜、平板,最多的是用手机,
忙着摆弄姿态的自拍人,有十指相扣 还有的举着自拍杆,图的是个方便自
的恋人,也有互相搀扶的老人,有坐 在。很多人拍完忍不住就往朋友圈晒,
轮椅的,也有坐婴儿车的,只有那些 晒菊花、晒幸福,俨然进行现场直播。
奔跑叫喊的孩子仿佛不是来看菊的, 有一大家人,十几口,站在体育馆门
因为他们无疑就是这五彩菊丛中最耀 口照合影,好像是进行什么庄严的仪
眼的菊。 式。这热闹的景象真是欢聚一堂、其
赏菊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高雅的情 乐融融。
趣,秋菊亦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赞颂, 在这个节日里,菊展虽然是一次
据传赏菊,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人为的经营,但是令人心动的是,菊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 就这样从大宅深院来到民间,从唐诗
出名,也以爱菊出名,他以菊为伴号 宋词走进生活,孤芳自赏、曲高和寡
称菊友;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 变成了一年一度的雅俗共赏、全民狂
俗。 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如果你错过了今年,也不要遗憾,
无花”。古人赏菊讲究的是饮酒赋诗, 就让我们相约来年 ----“待到重阳
玩的是清闲超脱,风雅无比。今人与 日,还来就菊花”。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